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5-11-19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科大將籌辦第三間醫學院 目標2028年有首批50名醫科生
分段播放:
科大將籌辦第三間醫學院 目標2028年有首批50名醫科生
收聽
政府公布,由香港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形容科大策略定位清晰,財政實力較雄厚,能配合政府財務安排,目標2028年迎來新醫學院首批50名醫科學生,他們會入讀四年制的第二學位醫學課程,預期在2032年起實習。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第三間醫學院將會與現有兩間醫學院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提升香港的科研及醫學教育水平及實力,響應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宏大目標。科大表示,會深度融合嚴謹的臨床培訓與科技素養,培育新一代醫療人才。
記者崔蔚恩報道。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第三間醫學院將會與現有兩間醫學院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提升香港的科研及醫學教育水平及實力,響應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宏大目標。科大表示,會深度融合嚴謹的臨床培訓與科技素養,培育新一代醫療人才。
記者崔蔚恩報道。
團結香港基金指科大已與不少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有助招攬人才
收聽
政府公布由科大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團結香港基金認為,標誌著本港醫學教育及研究進入新階段;面對人口老化,香港如果能在生命健康方面取得進展,將能提升生活質素並推動國際合作。基金期望,第三間醫學院能紓緩本港醫生短缺,並培育臨床科研人才,推動香港邁向國際醫療創新及教育樞紐的目標。
新聞天地記者崔蔚恩,訪問了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他指出,科大籌辦第三間醫學院期間,與不少海外及本地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有助招聘教授及招收學生;發展科研亦能帶來額外資源,有助維持醫學院的財政可持續性。
新聞天地記者崔蔚恩,訪問了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他指出,科大籌辦第三間醫學院期間,與不少海外及本地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有助招聘教授及招收學生;發展科研亦能帶來額外資源,有助維持醫學院的財政可持續性。
兩電明年1月減電費 麥萃才:減幅相對合理
收聽
兩間電力公司明年1月將減電費,中電按年減2.6%,港燈就按年減2.2%。中電期望,今次減價能紓緩市民生活開支和中小企營運成本,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港燈表示,資本投資難免會對電費造成壓力,但由於燃料價格目前相對平穩,明年1月的燃料調整費將會下降,港燈淨電費按年有所下調。
能源諮詢委員會前委員、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兩電今次減幅相對合理,由於國際能源價格相對平穩,令兩電有空間下調淨電費。他又說,長遠本港可考慮從內地引入更多綠色及低碳能源,相信可穩定本港電價。
記者陳樂謙訪問了麥萃才,詳述意見。
能源諮詢委員會前委員、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兩電今次減幅相對合理,由於國際能源價格相對平穩,令兩電有空間下調淨電費。他又說,長遠本港可考慮從內地引入更多綠色及低碳能源,相信可穩定本港電價。
記者陳樂謙訪問了麥萃才,詳述意見。
有調查推算本港有約39.5萬「千萬富翁」
收聽
花旗香港最新推算,本港今年擁有1000萬元總資產淨值及至少100萬元流動資產的「千萬富翁」大約有39.5萬人,較去年增加約5000人。這批千萬富翁的平均年齡55歲,他們平均在34歲時,就累積到首個100萬元,當時主要投資股票及基金。
調查訪問了2600名年齡介乎21至79歲的香港居民,發現「千萬富翁」的物業佔整體資產比重,較5年前降低大約五成,股票則上升佔一成多。花旗香港客戶策略及銷售管理主管成靜雯表示,資產配置的變化符合市場走勢。
記者趙嘉駿訪問了成靜雯,分析詳情。
調查訪問了2600名年齡介乎21至79歲的香港居民,發現「千萬富翁」的物業佔整體資產比重,較5年前降低大約五成,股票則上升佔一成多。花旗香港客戶策略及銷售管理主管成靜雯表示,資產配置的變化符合市場走勢。
記者趙嘉駿訪問了成靜雯,分析詳情。

政府公布,由香港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港台圖片)

蔡若蓮稱,會留意科大的收生情況。(政府新聞處)

盧寵茂表示,科大的醫學院方案策略定位清晰。(廖漢榮攝)

理大對醫學院審批結果感失望,但尊重決定。(港台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