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3-02-04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中港下周一全面通關 曾留海外人士北上仍要核檢
分段播放:
中港下周一全面通關 曾留海外人士北上仍要核檢
收聽


政府宣布,下星期一起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開放全部口岸,不設人數限制,亦不用預約及核酸檢測,但過去7日曾在海外或台灣逗留的人士,若果北上,仍要核酸檢測。同日起,政府亦取消由海外及台灣入境的非香港居民的疫苗接種要求,快測要求則維持一段時間。
政府說,首階段通關後本港疫情並無惡化,有信心全面通關本港醫療系統可維持正常服務。另外,當局分兩階段安排跨境學童回港上課,本月8日、下星期三先安排中學生回港。
港鐵表示,羅湖站已準備就緒重新投入服務,重開後東鐵綫的班次大致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記者陳樂謙報道
政府說,首階段通關後本港疫情並無惡化,有信心全面通關本港醫療系統可維持正常服務。另外,當局分兩階段安排跨境學童回港上課,本月8日、下星期三先安排中學生回港。
港鐵表示,羅湖站已準備就緒重新投入服務,重開後東鐵綫的班次大致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記者陳樂謙報道
旅遊界:全面通關對內地入境團是大喜訊
收聽


香港與內地即將全面通關,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形容是期待已久,相信市民都會很開心及珍惜兩地通關,亦標誌著香港與內地進一步合作發展經濟。
旅遊業界認為,兩地通關對內地入境團是一大喜訊;但由於7日內曾經在外地或台灣逗留的人士,仍需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行程包括珠三角地區的東南亞入境團可能要微調路線安排。
教育局分兩個階段安排跨境學生返香港上課。有北區小學會調整時間表及加強支援,希望讓跨境學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記者王慧蓓報道
旅遊業界認為,兩地通關對內地入境團是一大喜訊;但由於7日內曾經在外地或台灣逗留的人士,仍需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行程包括珠三角地區的東南亞入境團可能要微調路線安排。
教育局分兩個階段安排跨境學生返香港上課。有北區小學會調整時間表及加強支援,希望讓跨境學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記者王慧蓓報道
12月零售銷售按年升1.1% 學者:今年總貨值有望增1至2成
收聽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零售銷售按年上升1.1%,好過市場預期。不過,受去年初第五波疫情嚴重影響,去年全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0.9%。
政府發言人指出,經濟活動從疫情中復常及預期訪港旅客人數上升,應有利零售銷售的表現,勞工市場情況改善亦會提供額外支持。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零售數字雖然已是疫情以來每月最高,但與疫情前比較仍有一段距離,相信隨著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旅客陸續來港旅遊,加上美國息率在下半年有機會見頂,本港今年零售銷售貨值可望有10%至20%增長。
記者陳曉慶訪問了李兆波。
政府發言人指出,經濟活動從疫情中復常及預期訪港旅客人數上升,應有利零售銷售的表現,勞工市場情況改善亦會提供額外支持。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零售數字雖然已是疫情以來每月最高,但與疫情前比較仍有一段距離,相信隨著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旅客陸續來港旅遊,加上美國息率在下半年有機會見頂,本港今年零售銷售貨值可望有10%至20%增長。
記者陳曉慶訪問了李兆波。
醫專:十多名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
收聽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昨日舉行傳媒茶聚。對於政府計劃提出《輔助醫療業條例草案》,包括讓市民在免轉介的情況下,選擇直接接受醫療專業服務,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醫專主席梁嘉傑強調,免轉介不等於免診斷,將視乎病人情況作出適當安排。
另外,當局考慮規定醫護人員要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梁嘉傑認為原則上可改善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至於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現時需要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至少5年,梁嘉傑相信,政府在研究強制工作年期時,會考慮有關因素。梁嘉傑提到,至今有十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相信之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記者黃貝紋訪問了梁嘉傑。
另外,當局考慮規定醫護人員要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梁嘉傑認為原則上可改善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至於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現時需要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至少5年,梁嘉傑相信,政府在研究強制工作年期時,會考慮有關因素。梁嘉傑提到,至今有十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相信之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記者黃貝紋訪問了梁嘉傑。


李兆波預計,本港今年零售銷售貨值可望有10%至20%增長。(港台圖片)


統計處公布,香港去年12月零售銷售按年上升1.1%。(港台圖片)


梁嘉傑(中)認為,疫情後期間未必吸引到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相信之反的申請人數會增加。(黃貝紋攝)


李家超表示,下周一起取消海外來港人士接種疫苗要求。(張連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