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3-04-21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港燈指因接駁無紀錄後備電纜致港島停電 工程師形容極之罕見
分段播放:
港燈指因接駁無紀錄後備電纜致港島停電 工程師形容極之罕見  收聽facebook
港燈供電系統星期三凌晨故障,導致港島部份地區停電。港燈昨晚會見傳媒,交代初步調查結果,並向受影響的客戶致歉。

港燈表示,事件涉及港島南區數碼港的電力開關站,在維修保養後,意外接駁到一條無紀錄的後備電纜,引發短路,觸發供電系統的自動保護機制,影響供電。又強調港燈會嚴肅認真處理,亦會深入研究,查找系統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亦已採取一系列預防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記者李俊傑訪問了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發言人勞偉籌,他形容今次事件極之罕見,一般這類維修,涉及很多程序,會由一組人負責,相信港燈未來要檢討維修程序,增加核實的方法,減少出錯機會。
陸志聰指任何加強監察急症室病人均會考慮技術與私隱問題  收聽facebook
一名58歲女病人早前在東區醫院急症室等候期間,被發現在無障礙洗手間失去知覺,其後不治。醫管局前晚宣布採取新措施,加強監察急症室病人,包括加密至每小時巡視急症室洗手間一次;計劃今年第三季開始在部分醫院急症室試行引入病人定位系統等。

前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接受記者潘潔平訪問,他認為,在現實可行的情況下,運用智能科技加強病人安全的監察是好事,又舉例,以往醫管局曾經考慮,配置定位器予某一些病人,例如有認知障礙,或有精神問題的患者,方便有需要時協助尋找病人,不過他強調,任何應用科技方法,都必須考慮私隱和技術。

中大研究指逾七成受訪新冠康復者 5個月後仍有最少一種長新冠徵狀  收聽facebook
中大醫學院去年進行長新冠研究,問卷訪問超過1萬名本港新冠康復者,對象介乎1至102歲,有97%受訪者在去年感染懷疑Omicron病毒,結果發現,超過七成患者在確診5個月後仍然患有最少一種長新冠徵狀,最常見是認知功能和心理徵狀。

中大醫學院說,有超過一成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徵狀,當中八成是女性。記者任浩鋒訪問過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他建議成立長新冠專科中心,協助治療及跟進複雜長新冠個案。
立法會大比數通過有關加快移入外勞議案  收聽facebook
立法會以大比數通過議案,促請政府加快輸入外勞,並容許大灣區外勞即日往返香港及居住地。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認為,可以容許深圳外勞即日往返工作,並設簽證期限及配額。勞工界就反對議案,又指工友擔心薪金超出公屋入息限額,因而不願做長工。

政府預計,2027年本港整體會欠17萬勞動人口,新冠疫情爆發後,勞動人口跌勢更急,強調會以保障本地就業為優先,並容許適度輸入勞工。

記者汪溟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