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新聞特寫(2023-08-11)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3-08-11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美禁對華敏感技術投資 業界料部分投資者對內地港澳卻步
分段播放:
美禁對華敏感技術投資 業界料部分投資者對內地港澳卻步  收聽facebook
對於美國計劃,禁止美國資金投入中國敏感技術,適用範圍涵蓋香港及澳門。香港特區政府發表聲明,強烈反對及不滿美國對華投資限制措施。

發言人批評,美國接連採取無理針對香港的措施,阻礙和破壞正常的投資貿易活動,強調這些措施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港區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估計,有關限制措施,可能跟美國大選有關,短期內難免阻礙美國及盟友,投資本港創新產業。有內地學者認為,美國希望最大程度限制中國高科技發展,尤其確保在軍事科技,保持絕對優勢。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相信,不排除國家日後會在稀土出口問題上反制。

記者仇志榮報道。
本港4月錄得首宗新冠EG.5 專家料傳播力較其他變異株快  收聽facebook
世界衛生組織將正在美國、中國等地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種。衞生防護中心昨晚表示,本港在4月錄得首宗新冠變異株EG.5個案,在目前本地新冠主流病毒株當中,佔分析結果樣本約5.3%,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說,EG.5屬Omicron變異株的其中一個成員,短短4個星期內,全球EG.5個案由約7.6%上升至17.4%,估計傳播力較其他XBB變異株為快。

根據世衛公布,EG.5較活躍的地區包括歐洲、美國及西太平洋地區,香港本身亦有個案,因此要密切留意臨床上,感染EG.5與其他變異株的感染個案有沒有分別,以及相關嚴重及死亡個案有否增加。不過他相信,現行二價疫苗仍然有保護力及預防重症的效用。聽下佢的分析。

記者潘潔平訪問了曾祈殷。
致命交通意外6成死者為行人 警將展開全港執法行動  收聽facebook
警方今年首兩季共發生53宗致命交通意外,導致53人死亡。截至上月底,再新增數宗致命交通意外至61宗,是近3年最高。

警方表示,當中6成死者為行人,是所有道路使用者組別中比例最高,其中以65歲以上的長者佔所有行人死者最多。警方將於下星期一起,進行全港大型執法行動,打擊行人及駕駛者違規行為。

有市民表示,平日若時間較趕會選擇違規衝紅燈。亦有市民表示,留意到長者不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情況較多,但認為部分不小心駕駛的司機亦有責任。

記者李嘉雯報道。
環團稱暑熱指數未反映地域差異 促當局檢討防中暑指引  收聽facebook
綠色和平上月在全港多區的建築工地外測量暑熱指數,發現存在極大差異,組織指勞工處的《防中暑指引》僅參考京士柏氣象站得出的數據,未能反映全港熱壓力的地域差異,相關指引依據的香港暑熱指數較少考慮陽光因素,亦不能反映戶外工作人士的暑熱風險。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認為,《防中暑指引》難以執行,建議當局盡快檢討,包括在各個地盤監測「濕球黑球溫度」熱壓力指數,制定針對性保障措施,政府部門亦應帶頭調整工程合約,容許因極端酷熱而延長施工期等。

勞工處回覆查詢時表示,制定「工作暑熱警告」的臨界值時,是以風險為本的原則及職業健康的角度為首要考慮,僱主有責任評估工作地點的熱壓力水平。若僱員工作時意外中暑,會視作工傷處理。

實習記者梁慧琳訪問了伍漢林。

新聞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