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上市公司專訪(2025-07-24)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上市公司專訪
上市公司專訪
節目簡介:
全面分析上巿公司業績,與負責人透徹對話。
主持人:
勞家樂

2025-07-24
基石科技控股(8391)行政總裁葉兆康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基石科技控股(8391)行政總裁葉兆康  收聽facebook
基石科技控股前身是精雅印刷,2018年5月於港交所創業板上市。2020年8月收購從事「電動車充電綜合解決方案」業務,同年10月改名為基石科技控股。

行政總裁葉兆康接受本台專訪時回憶,3年前跟本台做訪問時,當年公司營收只是600多萬港元。去年已升至1.5億元。期內出現大幅增長有不少原因:首先是本地市場擴大,3年前本地電動車市場只有2萬多輛,今天增至逾12萬輛電動車,期內增長6倍;同期,基石市場份額亦在擴大中。過去3年,基石在港開多了充電站,今天本地充電點超過120個,充電樁逾2000枝。同期會員人數亦急升至逾6萬人,平均每2架電動車,就有1名車主是會員,顯示香港業務壯大了很多。

他指,另一增長引擎是泰國。泰國過去2年電動車數目,由數千輛增至今天逾20萬輛,甚至比香港更多。今天已有多個內地品牌在泰國建廠生產電動車,年產量達2、30萬輛。儘管銷量未及產量,但每年銷量逾10萬輛,去年銷量已是香港全部電動車總和,總體發展空間非常大。同期當地充電樁嚴重不足,基石去年底開始在泰國投資充電樁項目,至今開了逾50個充電點,主力在油站內加設快充樁。由於受當地客戶歡迎,半年過後,當地會員人數已升至2萬以上。今年目標希望累計增至250個站,搶佔當地市場一個大份額,並希望成為當地首三大充電樁營運商之一。

葉兆康分析香港市場仍有增長空間,雖然近年市面上電動車增多,但只佔香港車輛數目14%,未來仍有增長空間,就算日後一半轉為電動車,其數量亦由10多萬輛增至逾30萬輛,有1倍以上增幅。除了私家車外,另一潛力市場是商用車,如的士、客貨車、小巴、巴士等。這類商用車續航力比私家車高,如一輛的士在一天走三、四百公里,是平常私家車每日行走40公里的10倍,故商業車每日均要充電。商業車數目未必如私家車般多,但他們用電量高,市場發展空間大。

他指,3年過去,基石旗下私人充電樁服務Cornerstone HOME,已進駐逾40個屋苑,建逾千充電樁,每月有一定月費收入;另一品牌Cornerstone GO屬公眾充電樁服務,目前在港有120多個點,供公眾商用車、私家車充電。

葉兆康表示,基石科技近月亦試行換電服務,主要針對外賣平台電單車。公司跟香港其中一個外賣平台合作,於其地舗內設換電櫃,司機將電單車駛入換電只需1至2分鐘時間,較入油更快。基石亦為四輪車在港試行提供換電計劃,車主將特定車款電能車駛入一貨櫃,用2至3分鐘就可換上一個已充滿電的電池。這技術在內地非常成熟,但在港仍面對一定挑戰,如車型要合適,因為非所有車種均可換電;換電站地方及供電需求亦大,更要滿足消防需求。基石在港發展換電站同時,亦要跟充電點並存,相互發揮互補作用,才可構建一個完整的「補能」網絡。

他說,近年快充技術突飛猛進。3年前快充裝置30千瓦特(kilowatt),即30度電1小時,快充滿一輛車要費個多小時;今天超快充裝置可以達600千瓦特,是3年前的20倍。當然並非每輛車均可以充電600千瓦特,但一般200千瓦特車輛,快充10至20分鐘已可以。最近公司正跟內地車廠商討,擬將超過1000千瓦特充電裝置引入香港,但最終要視乎香港供電系統要求。

葉兆康看好泰國市場增長空間優於香港,認為需要時間發展。他補充,泰國充電站模式跟香港不同,香港多數集中在商場、住宅停車場;泰國充電站多設在高速公路的油站,以鋪網模式進行。另一泰國充電站跟香港不同之處是量大及車款多,由家用車到商用車、的士、網約車,貨車等均有,甚至6至10輪的重卡車,近年亦開始發展充電需求。這些商用車充電量需求大,足見泰國市場增長快,是東南亞區內較成熟市場,至於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未來亦正循這方向發展,重點是時機成熟與否?

他指基石業務出海同時,要視乎市場成熟度。如近日開發的新西蘭市場,目前當地電動車只有4、5萬輛;馬來西亞亦只有6萬輛,基石科技傾向在這些新市場物色合作夥伴作技術輸出,提供硬件、軟件等,協助他們布局試點測試市場。當市場車載量達一定程度,基石就會作進一步投資,近年的泰國就是一個上佳例子。

早前基石科技公布去年業績,經營業務營業額增長近一倍至1.53億港元,股東應佔虧損擴大16.1%至1.44億元。葉兆康分析,充電業務屬基建重資產投入,同期亦是一服務行業,需要提供客服、維修等,要準備團隊人手,只要充電站點日多、充電網絡日趨完善、客戶增多,就可以達到規模效應。公司努力做好香港市場外,亦出海到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就是因為很多技術如軟件開發、跟供應商合作等投入。如交流電充電樁、直流電充電樁下單數目,已由3年前每次數十枝,增至今天每次數百或逾千枝,規模效應更強,有利成本下降,這正是基石不能單做大香港市場,更要做大一個具規模的東南亞市場,這亦是公司發展策略重要部分。

當然基石出海策略,目前仍以東南亞國家為主,新西蘭跟澳洲等大平洋國家亦在開發中。基石目標是開發亞洲時區內、用歐洲標準充電裝置、右軚車為主的市場,認為可以更有業務協同效應。

他指,基石注重客戶體驗,最近開始將一些充電數據如客戶溝通、充電樁監察狀況放進同一系統內、用AI數據分析以加強營運,由於每日時刻有逾3000個客戶充電中,透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提供預防性維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如充電樁溫度過熱就派人檢測等,務求令到充電樁「上線/運行」(uptime)時間達99.7%以上。

基石科技控股前身是精雅印刷,2018年5月於港交所創業板上市,當日上市價0.6港元,2020年引入充電樁業務後,股價曾沖高至1.45元,2023年進軍泰國市場,股價一度沖高至3.5港元後,近日反覆回落至0.36元,市值3.818億。

分析指,去年基石科技總收益達1.53億港元,儘管服務成本顯著增加,但經調整LBITDA虧損減少8.5%至4,120萬港元。公司在本地積極拓展住宅及公共充電網絡,並成功進軍泰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集團近日透過股東認購及可換股債券籌集資金,以支援未來發展,預期只要儘快達致規模效應,產生經濟回報,業績改善應可指日可待,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方嘉莉

基石科技控股(8391)行政總裁葉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