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專訪
節目簡介:
全面分析上巿公司業績,與負責人透徹對話。
主持人:
勞家樂2025-10-16
四方精創(300468.SZ)董事陳榮發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四方精創(300468.SZ)董事陳榮發
收聽
四方精創由董事長周志群03年創立,早年發展資訊科技(IT)產業,其後轉戰金融科技。2015年更於深圳交易所上市。早前四方精創公佈2025年半年業績,實現營業收入3.07億人民幣,按年下降10.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96.48萬元,按年增長19.46%,公司表示淨利潤增長主要源於成本控制優化及毛利率提升。
四方精創上市前主力幫助內地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科技,收入亦以內地為主,但近年香港業務大幅增長,今天佔集團收益日重,已達營收七成。董事兼四方精創(香港)行政總裁陳榮發接受本台專訪時指,大約八年前,創始人兼董事長周志群發現了市場上一個新變化,當時香港正加快投入發展金融科技,有背靠祖國優勢。四方精創多年來在內地參與不少金融科技創新,認為可以將這些技術能力帶到香港來;同一時間,開發香港業務,亦可匯集一些國際科技公司、國際顧問公司具經驗同事而組成團隊,可以更有力協助香港金融機構賦能。
他指,當年這策略決定,正好捕捉了機遇,結果過去八年四方精創營收中的香港業務比重日重要,這亦充分體現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增值人的角色作用。目前四方精創香港業務中,主力是香港銀行跟金融機構,亦有部分境外客戶如東南亞,但佔比不多。事實上過往八年,香港金融科技出現超前發展。他分析技術層面方面,香港從不是技術研發基地,反而在技術應用上發展得快:不論是由監管機構、特區政府政策所推動的金融創新領域,或是銀行、金融機構自己開發的新科技,其在產品創新、客戶體驗方面,能更好、高效營運銀行業務,成功推動不少金融科技落戶香港。
陳榮發表示,四方精創今天業務發展以雙引擎模式前進,公司相信對整個金融體系來說,由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是在往一個受監管(regulated)Web 3技術應用層面進發,另一個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這兩大顛覆性方向正在改寫金融市場未來運作模式。他以四方精創香港業務為例,基本上是協助監管機構(金管局)作技術研發,透過這種背書,其受監管下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亦樂於採用。這模式跟內地有少許不同,中國人民銀行有自己的技術團隊,但其他商業銀行方面仍然傾向跟商界合作開發技術,四方精創在內地亦服務不少銀行。
他分析今天大家都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但是銀行層面應用不同,銀行應用任何一個科技,都在追求絕對可信性、安全,且對數據安全有極高規格。目前市場上雖有不少大語言模型(LLM)等,很多仍需要作調整,才可以有效地讓銀行應用。故此,銀行界要應用大語言模型或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理想做法是選擇一個「大腦」,這「大腦」本身要懂銀行、曉金融,包括了解銀行不同產品、監管要求、風險管理、操守等,故此在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銀行其實需要再訓練一些獨特大模型才能做到,目前本地銀行、金融機構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仍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潛力無限。
四方精創上半年業績,收入微跌,但盈利上升。陳榮發解釋,主要因為去年啟動了一個全新階段策略「提質、控本、增效」,強調不是降本,而是希望在控制成本下更好營運,公司用了更多新技術,包括AI以控制成本及提高生產力,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為銀行客戶探索不同落地應用場景,幫助客戶經理做信貸分析報告、協助銀行中後勤部門處理欺詐個案,已往這些調查用上大量人手,今天可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幫助他們將這類工作減省工序、縮短時間,令成本更具效益。
他指,內地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況更是百花齊放,香港跟內地其中一個分別,就是內地本身大語言模型跟有關智能體應用發展迅速。特別是AI專家,不論是銀行機構內、或科技公司亦有很多,他們推出大量應用方案,至於何時能夠見到大規模採用?相信尚要配合更多要求,如會否有一些針對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可用的語言模型被採用,或是相關智能體是否可以沉澱成為銀行內部適用,即集監管、風險管理要求於一身,一旦做到,將引發業界技術一次爆發浪潮。
陳榮發明白到香港業務佔四方精創營收七成,有點側重。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四方精創亦關注市場發展,不過目前內地市場競爭大,不同行業均陷入「內卷」,故四方精創希望有效利用目前有限資源,暫時集中發展香港及海外市場為主,期望有天內地市場不再「卷」,變得適合發展時,四方精密會將海外及香港沉澱經驗帶回內地。
四方精創由03年成立至今,廿多年來專注服務金融行業,更是專攻當中銀行界。陳榮發認為,這種專業化及「精」是公司賣點,作為一間由香港人創業公司,今年更是深圳上市十週年,市值已過百億元,專業是當中重要因素,由於公司明白這行業,當客戶比較四方精創與其他競爭對手時,就會發現公司深懂行業,可以提供更佳、合適的服務與建議。至於金融其實屬一個龐大產業,四方精創正開始拓展往非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券商等。更重要是隨著互聯網第三代(Web3) 出現,今天很多金融體係中不同角色、如結算、託管、交收等,日後有可能於Web3世界中重新出現,四方精創希望成為他們合作伙伴,用技術協助他們落地,這亦是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四方精創2015年5月在深圳證交所上市,過去九年股價在4.75至25.87元人民幣上落。今年5月底,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立法,成為全球首個為法幣掛鉤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豁區,並於8月1日正式生效。由於公司多年來一直探索和實踐利用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賦能予持牌金融機構,這方面的深厚技術沉澱,加上公司FINNOSafe合規Web3平台,有能力支持各類代幣化發行、交易以及託管等,即時成為市場憧憬有「穩定幣概念」的股份。股價一度由18元急升上至52元人民幣,其後回落,近日報38.87元人民幣,市值近二百億元人民幣。
分析指,目前香港有36家機構提交穩定幣牌照申請,預期明年初才獲批出第一個牌照。不過作為本地金融科技企業,四方精創近年努力發展受監管(regulated)層面的Web 3技術應用,估計明年穩定幣牌照陸續發出後,公司具備為持牌參與者提供合規解决方案及技術服務能力,四方精創應能受惠相關業務機會。
撇開這穩定幣業務憧憬,單看上半年公司業務,四方精創資產負債率5.08%,低於去年同期6.31%,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31.38%,顯示公司償債能力强,財務風險低,至於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公司毛利率39.81%,按年再升六個百分點,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强,有利日後繼續在港發展本地及海外業務。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方嘉莉
四方精創上市前主力幫助內地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科技,收入亦以內地為主,但近年香港業務大幅增長,今天佔集團收益日重,已達營收七成。董事兼四方精創(香港)行政總裁陳榮發接受本台專訪時指,大約八年前,創始人兼董事長周志群發現了市場上一個新變化,當時香港正加快投入發展金融科技,有背靠祖國優勢。四方精創多年來在內地參與不少金融科技創新,認為可以將這些技術能力帶到香港來;同一時間,開發香港業務,亦可匯集一些國際科技公司、國際顧問公司具經驗同事而組成團隊,可以更有力協助香港金融機構賦能。
他指,當年這策略決定,正好捕捉了機遇,結果過去八年四方精創營收中的香港業務比重日重要,這亦充分體現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增值人的角色作用。目前四方精創香港業務中,主力是香港銀行跟金融機構,亦有部分境外客戶如東南亞,但佔比不多。事實上過往八年,香港金融科技出現超前發展。他分析技術層面方面,香港從不是技術研發基地,反而在技術應用上發展得快:不論是由監管機構、特區政府政策所推動的金融創新領域,或是銀行、金融機構自己開發的新科技,其在產品創新、客戶體驗方面,能更好、高效營運銀行業務,成功推動不少金融科技落戶香港。
陳榮發表示,四方精創今天業務發展以雙引擎模式前進,公司相信對整個金融體系來說,由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是在往一個受監管(regulated)Web 3技術應用層面進發,另一個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這兩大顛覆性方向正在改寫金融市場未來運作模式。他以四方精創香港業務為例,基本上是協助監管機構(金管局)作技術研發,透過這種背書,其受監管下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亦樂於採用。這模式跟內地有少許不同,中國人民銀行有自己的技術團隊,但其他商業銀行方面仍然傾向跟商界合作開發技術,四方精創在內地亦服務不少銀行。
他分析今天大家都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但是銀行層面應用不同,銀行應用任何一個科技,都在追求絕對可信性、安全,且對數據安全有極高規格。目前市場上雖有不少大語言模型(LLM)等,很多仍需要作調整,才可以有效地讓銀行應用。故此,銀行界要應用大語言模型或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理想做法是選擇一個「大腦」,這「大腦」本身要懂銀行、曉金融,包括了解銀行不同產品、監管要求、風險管理、操守等,故此在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銀行其實需要再訓練一些獨特大模型才能做到,目前本地銀行、金融機構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仍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潛力無限。
四方精創上半年業績,收入微跌,但盈利上升。陳榮發解釋,主要因為去年啟動了一個全新階段策略「提質、控本、增效」,強調不是降本,而是希望在控制成本下更好營運,公司用了更多新技術,包括AI以控制成本及提高生產力,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為銀行客戶探索不同落地應用場景,幫助客戶經理做信貸分析報告、協助銀行中後勤部門處理欺詐個案,已往這些調查用上大量人手,今天可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幫助他們將這類工作減省工序、縮短時間,令成本更具效益。
他指,內地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況更是百花齊放,香港跟內地其中一個分別,就是內地本身大語言模型跟有關智能體應用發展迅速。特別是AI專家,不論是銀行機構內、或科技公司亦有很多,他們推出大量應用方案,至於何時能夠見到大規模採用?相信尚要配合更多要求,如會否有一些針對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可用的語言模型被採用,或是相關智能體是否可以沉澱成為銀行內部適用,即集監管、風險管理要求於一身,一旦做到,將引發業界技術一次爆發浪潮。
陳榮發明白到香港業務佔四方精創營收七成,有點側重。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四方精創亦關注市場發展,不過目前內地市場競爭大,不同行業均陷入「內卷」,故四方精創希望有效利用目前有限資源,暫時集中發展香港及海外市場為主,期望有天內地市場不再「卷」,變得適合發展時,四方精密會將海外及香港沉澱經驗帶回內地。
四方精創由03年成立至今,廿多年來專注服務金融行業,更是專攻當中銀行界。陳榮發認為,這種專業化及「精」是公司賣點,作為一間由香港人創業公司,今年更是深圳上市十週年,市值已過百億元,專業是當中重要因素,由於公司明白這行業,當客戶比較四方精創與其他競爭對手時,就會發現公司深懂行業,可以提供更佳、合適的服務與建議。至於金融其實屬一個龐大產業,四方精創正開始拓展往非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券商等。更重要是隨著互聯網第三代(Web3) 出現,今天很多金融體係中不同角色、如結算、託管、交收等,日後有可能於Web3世界中重新出現,四方精創希望成為他們合作伙伴,用技術協助他們落地,這亦是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四方精創2015年5月在深圳證交所上市,過去九年股價在4.75至25.87元人民幣上落。今年5月底,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立法,成為全球首個為法幣掛鉤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豁區,並於8月1日正式生效。由於公司多年來一直探索和實踐利用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賦能予持牌金融機構,這方面的深厚技術沉澱,加上公司FINNOSafe合規Web3平台,有能力支持各類代幣化發行、交易以及託管等,即時成為市場憧憬有「穩定幣概念」的股份。股價一度由18元急升上至52元人民幣,其後回落,近日報38.87元人民幣,市值近二百億元人民幣。
分析指,目前香港有36家機構提交穩定幣牌照申請,預期明年初才獲批出第一個牌照。不過作為本地金融科技企業,四方精創近年努力發展受監管(regulated)層面的Web 3技術應用,估計明年穩定幣牌照陸續發出後,公司具備為持牌參與者提供合規解决方案及技術服務能力,四方精創應能受惠相關業務機會。
撇開這穩定幣業務憧憬,單看上半年公司業務,四方精創資產負債率5.08%,低於去年同期6.31%,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31.38%,顯示公司償債能力强,財務風險低,至於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公司毛利率39.81%,按年再升六個百分點,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强,有利日後繼續在港發展本地及海外業務。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方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