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專訪
節目簡介:
全面分析上巿公司業績,與負責人透徹對話。
主持人:
勞家樂2025-10-23
鷹普精密(1286)首席財務官葉滙榮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鷹普精密(1286)首席財務官葉滙榮
收聽
鷹普精密從事開發及生產鑄造產品及精密機加工零件,以及提供表面處理服務。產品主要應用於乘用車、醫療、航空及液壓設備。公司2019年中來港上市,今年是上市掛牌七周年。早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止半年度業績,中期純利3.46億元,按年升13.8%;派發中期息8仙,按年持平。期內收入24.5億元,升2%。
首席財務官葉滙榮接受本專訪時指,上半年特朗普開徵全球對待關稅,美國亦有墨西哥徵收關稅,但因為有一個美墨加協議(USMCA)。鷹普設於墨西哥工廠大部分生產都當地進行,大部分材料亦是本地採購,故此獲關稅豁免。根據現行USMCA條例,產品增值部分超過65至75%要本地進行,就可以零關稅豁免進入美國市場。鷹普墨西哥廠房自2019年開始買地、興建,當地產品首個工序(鑄造)均是當地進行,大部分產品增值部分,遠超過法例要求,故可以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
他指,這亦是早前公佈中期業績時,公司因何仍然有信心維持全年銷售預測,展望未來銷售應有較大提升,因為墨西哥廠房最近接單增加,不少客戶眼見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越南、印度都有不同關稅稅率,但透過鷹普墨西哥生產,仍可買到優質金屬產品,下單鷹普仍是一個不錯選擇。儘管鋼材仍有關稅壓力,但鷹普儘量在當地採購,努力避免這部分被徵稅,這亦成了公司產品一個較大優勢。
至於其他市場方面,葉滙榮分析,鷹普全球化佈局後,公司50%生意集中在美國市場,30%在歐洲、20%在中國。過去半年中國市場明顯增長,因客戶有策略地在內地進行零部件採購,不同組裝後再運去歐洲,或者再經歐洲出口到美國,反映客戶亦在作全球化佈局,故此上半年鷹普除美洲區有不錯表現,亞洲或歐洲區亦見不俗增長。
他重申,鷹普努力全球化佈局,因應目前逆全球化或區域化生產持續,特別是美國將持續進行。若果單是考慮成本,已往全球化肯定是最平,今天有地緣政治考慮,大家朝區域化生產。鷹普會繼續全球化佈局,因應地緣政治關係外,亦要配合客戶需求。如果看鷹普十大至二十大客戶近日發表的展望(CEO earnings report),均見到他們在行「local for local」或「region for region」製造模式。他們關注逆全球化趨勢,特別是經過4月對等關稅沖擊供應鏈,中美兩國關稅可以即時加至170%,基本上是終止貿易。美國客戶擔心,同樣情況日後仍會發生,紛紛調整佈局,減少對海外採購,希望留於USMCA區內採購。
葉滙榮指,鷹普全球布局仍未全部完成,特別是歐洲,鷹普主要在土耳其、德國設工廠,正考慮會可在區內多增一個點,傾向一步步進行,因為鷹普體量較小,在墨西哥投資大,目前希望集中精力做好墨西哥廠房未來一、兩年發展,開始大規模生產,儘快做到轉虧為盈,屆時再思考下一步加強全球化佈局。
他分析墨西哥工廠爬坡進度,鷹普不是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產品,而是客製化(customize)產品,每件產品應用於飛機、汽車、工業製品上,產品壽命跟最終機器、設備同步。客戶對鷹普轉換生產地要求嚴格,新產品、新地方生產均要求重新認證,過程較慢,但近月有加快,因為客戶不再沿用以前2023-24做法,認為2025年關稅有可能令貿易中斷,傾向多思考可持續發展方案,希望減低風險,故傾向下單墨西哥廠房。
他說,墨西哥廠房一期5間工廠20億港元投資,去年已完工。 公司去年底決定再增資10億發展第二期,二期投資主要配合一個新市場:大馬力發動機產品。自人工智能AI由2023年橫空出世後,拉動大量AI投資,其中一環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需要龐大電力支持,鷹普開發的大馬力發動機,成了柴油發動機、備用發電站的關鍵零部件。這方面的銷售近年急升,由2023年5億港元,升至去年7.9億元,今年有機會再升50%至12億港元,即兩年間已翻一倍以上。
葉滙榮補充,有見未來幾年這方面訂單旺盛,主席陸瑞博跟多個大客商討後,去年底決定在墨西哥一期廠房仍未賺錢前,增資發展二期,主力就是生產大馬力發動機部件,明年初興建,公司同步儲備大量人手,今年6月底已聘1100多位員工,到第三季已增至近1300個員工,因為生產過程需要大量技術員工,生產少批量、多品種產品,更要熟悉生產過程。
他說,由於要培訓更多員工,這些額外前期成本增加,令到第一期轉虧為盈進度稍為延後。墨西哥工廠今年營收逾4億港元,明年有望翻倍,後年料有更大增長。但前期要儲備更多人手、機器,但機器一開始投產時就要折舊,結果拖慢廠房扭虧為盈進度,期望售明年大規模投產後,明年EBITDA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可以扭虧為盈。隨著2027年、2028年規模擴大,屆時EBITDA百分比若果能提升到10至15%,足夠覆蓋折舊費用,屆時應可扭虧為盈。
他表示,鷹普近年主打醫療跟飛機零部件市場,今年出現差異化發展。醫療板塊上半年大幅增長,因為早兩年跟一家美國著名、手術機械人公司商討,對方交予鷹普不同新件號開發,經過一年至兩年時間認證,今年開始生產,期望未來隨著墨西哥加大產能,配合客戶加大下單,希望可以有更多獲單與產品開發。
航空部件方面,上半年受幾個因素影響而下滑。葉滙榮指,內部因素是去年將旗下南通工廠跟廣東佛山工廠合併,去年客戶大手取貨,今年上半年主力去庫存。外部因素方面則是關稅,美國對中國25%關稅一度加至170%,影響了客戶下單。航空零部件是公司2010年才引入新業務,不少產品訂單是從美國對手方面取過來,在高關稅下客戶有更多考慮,慶幸公司產品具競爭力強,加上美國勞工及產能短缺,最後不少客戶仍然傾向下單墨西哥廠房。
他提到中國市場發展,客戶多是歐美OEM企業在內地的附屬公司,如康明斯(Cummins)、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他們在內地有眾多廠房,需要鷹普部件組裝再出口其他地方,上半年這方面業務明顯上升,特別是用作組裝大馬力發動機,估計因這類產品主力交付予美股七雄(M7)公司,他們是目前全球最富有企業,他們關注付運期多於價錢,即使部件屬中國製造、有關稅亦不介意。
葉滙榮指,鷹普目前產能充足,未來部分產能可能會由中國轉去歐洲、墨西哥,預期內地產能、產量會維持於現有水平,公司正思考如何透過中國產能應付更多歐洲訂單,因為中歐關係尚可,歐洲好多客戶了解到中國產品具競爭優勢,願意買更多鷹普製品,過去一、兩年公司在歐洲亦加大銷售力量。另外,內地市場內卷嚴重,考慮到公司定位是提供優質零部件,不希望進入一個競爭大的紅海市場而犧牲了質量,希望最終產品是可靠、用於飛機、醫療手術機械人等高端機械,好獲得一個高溢價,公司亦努力物色這方面客戶。
鷹普精密2019年6月來港上市,當日招股價3港元,掛牌後首日曾沖高至5元以上,其後七年反覆回落,三度觸及1.7元低位,今年隨港股造好,回升至七年前高位5.03元,近日報4.6元,市值近87億,市盈率近13.5倍,周息率近3.5厘。
分析指,上半年鷹普新產品線如配合人工智能推動大數據中心需求激增,帶動大馬力發動機終端市場收入上升,同期醫療市場產品批量生產收益亦向好,兩者年度升幅逾半。加上墨西哥新工廠產能,成功為公司應對貿易戰和高關稅壓力,加上鷹普配置更多產能到高毛利地區如歐美、減少陷入內卷嚴重的內地市場,保持了未來盈利前景,美中不足是墨西哥新工廠將進行第二期增資,短期內仍未能轉虧為盈,但市場需求以及其多元化終端市場成功,有利公司持續專注全球化布局,以實現未來的增長。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李意琴
首席財務官葉滙榮接受本專訪時指,上半年特朗普開徵全球對待關稅,美國亦有墨西哥徵收關稅,但因為有一個美墨加協議(USMCA)。鷹普設於墨西哥工廠大部分生產都當地進行,大部分材料亦是本地採購,故此獲關稅豁免。根據現行USMCA條例,產品增值部分超過65至75%要本地進行,就可以零關稅豁免進入美國市場。鷹普墨西哥廠房自2019年開始買地、興建,當地產品首個工序(鑄造)均是當地進行,大部分產品增值部分,遠超過法例要求,故可以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
他指,這亦是早前公佈中期業績時,公司因何仍然有信心維持全年銷售預測,展望未來銷售應有較大提升,因為墨西哥廠房最近接單增加,不少客戶眼見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越南、印度都有不同關稅稅率,但透過鷹普墨西哥生產,仍可買到優質金屬產品,下單鷹普仍是一個不錯選擇。儘管鋼材仍有關稅壓力,但鷹普儘量在當地採購,努力避免這部分被徵稅,這亦成了公司產品一個較大優勢。
至於其他市場方面,葉滙榮分析,鷹普全球化佈局後,公司50%生意集中在美國市場,30%在歐洲、20%在中國。過去半年中國市場明顯增長,因客戶有策略地在內地進行零部件採購,不同組裝後再運去歐洲,或者再經歐洲出口到美國,反映客戶亦在作全球化佈局,故此上半年鷹普除美洲區有不錯表現,亞洲或歐洲區亦見不俗增長。
他重申,鷹普努力全球化佈局,因應目前逆全球化或區域化生產持續,特別是美國將持續進行。若果單是考慮成本,已往全球化肯定是最平,今天有地緣政治考慮,大家朝區域化生產。鷹普會繼續全球化佈局,因應地緣政治關係外,亦要配合客戶需求。如果看鷹普十大至二十大客戶近日發表的展望(CEO earnings report),均見到他們在行「local for local」或「region for region」製造模式。他們關注逆全球化趨勢,特別是經過4月對等關稅沖擊供應鏈,中美兩國關稅可以即時加至170%,基本上是終止貿易。美國客戶擔心,同樣情況日後仍會發生,紛紛調整佈局,減少對海外採購,希望留於USMCA區內採購。
葉滙榮指,鷹普全球布局仍未全部完成,特別是歐洲,鷹普主要在土耳其、德國設工廠,正考慮會可在區內多增一個點,傾向一步步進行,因為鷹普體量較小,在墨西哥投資大,目前希望集中精力做好墨西哥廠房未來一、兩年發展,開始大規模生產,儘快做到轉虧為盈,屆時再思考下一步加強全球化佈局。
他分析墨西哥工廠爬坡進度,鷹普不是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產品,而是客製化(customize)產品,每件產品應用於飛機、汽車、工業製品上,產品壽命跟最終機器、設備同步。客戶對鷹普轉換生產地要求嚴格,新產品、新地方生產均要求重新認證,過程較慢,但近月有加快,因為客戶不再沿用以前2023-24做法,認為2025年關稅有可能令貿易中斷,傾向多思考可持續發展方案,希望減低風險,故傾向下單墨西哥廠房。
他說,墨西哥廠房一期5間工廠20億港元投資,去年已完工。 公司去年底決定再增資10億發展第二期,二期投資主要配合一個新市場:大馬力發動機產品。自人工智能AI由2023年橫空出世後,拉動大量AI投資,其中一環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需要龐大電力支持,鷹普開發的大馬力發動機,成了柴油發動機、備用發電站的關鍵零部件。這方面的銷售近年急升,由2023年5億港元,升至去年7.9億元,今年有機會再升50%至12億港元,即兩年間已翻一倍以上。
葉滙榮補充,有見未來幾年這方面訂單旺盛,主席陸瑞博跟多個大客商討後,去年底決定在墨西哥一期廠房仍未賺錢前,增資發展二期,主力就是生產大馬力發動機部件,明年初興建,公司同步儲備大量人手,今年6月底已聘1100多位員工,到第三季已增至近1300個員工,因為生產過程需要大量技術員工,生產少批量、多品種產品,更要熟悉生產過程。
他說,由於要培訓更多員工,這些額外前期成本增加,令到第一期轉虧為盈進度稍為延後。墨西哥工廠今年營收逾4億港元,明年有望翻倍,後年料有更大增長。但前期要儲備更多人手、機器,但機器一開始投產時就要折舊,結果拖慢廠房扭虧為盈進度,期望售明年大規模投產後,明年EBITDA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可以扭虧為盈。隨著2027年、2028年規模擴大,屆時EBITDA百分比若果能提升到10至15%,足夠覆蓋折舊費用,屆時應可扭虧為盈。
他表示,鷹普近年主打醫療跟飛機零部件市場,今年出現差異化發展。醫療板塊上半年大幅增長,因為早兩年跟一家美國著名、手術機械人公司商討,對方交予鷹普不同新件號開發,經過一年至兩年時間認證,今年開始生產,期望未來隨著墨西哥加大產能,配合客戶加大下單,希望可以有更多獲單與產品開發。
航空部件方面,上半年受幾個因素影響而下滑。葉滙榮指,內部因素是去年將旗下南通工廠跟廣東佛山工廠合併,去年客戶大手取貨,今年上半年主力去庫存。外部因素方面則是關稅,美國對中國25%關稅一度加至170%,影響了客戶下單。航空零部件是公司2010年才引入新業務,不少產品訂單是從美國對手方面取過來,在高關稅下客戶有更多考慮,慶幸公司產品具競爭力強,加上美國勞工及產能短缺,最後不少客戶仍然傾向下單墨西哥廠房。
他提到中國市場發展,客戶多是歐美OEM企業在內地的附屬公司,如康明斯(Cummins)、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他們在內地有眾多廠房,需要鷹普部件組裝再出口其他地方,上半年這方面業務明顯上升,特別是用作組裝大馬力發動機,估計因這類產品主力交付予美股七雄(M7)公司,他們是目前全球最富有企業,他們關注付運期多於價錢,即使部件屬中國製造、有關稅亦不介意。
葉滙榮指,鷹普目前產能充足,未來部分產能可能會由中國轉去歐洲、墨西哥,預期內地產能、產量會維持於現有水平,公司正思考如何透過中國產能應付更多歐洲訂單,因為中歐關係尚可,歐洲好多客戶了解到中國產品具競爭優勢,願意買更多鷹普製品,過去一、兩年公司在歐洲亦加大銷售力量。另外,內地市場內卷嚴重,考慮到公司定位是提供優質零部件,不希望進入一個競爭大的紅海市場而犧牲了質量,希望最終產品是可靠、用於飛機、醫療手術機械人等高端機械,好獲得一個高溢價,公司亦努力物色這方面客戶。
鷹普精密2019年6月來港上市,當日招股價3港元,掛牌後首日曾沖高至5元以上,其後七年反覆回落,三度觸及1.7元低位,今年隨港股造好,回升至七年前高位5.03元,近日報4.6元,市值近87億,市盈率近13.5倍,周息率近3.5厘。
分析指,上半年鷹普新產品線如配合人工智能推動大數據中心需求激增,帶動大馬力發動機終端市場收入上升,同期醫療市場產品批量生產收益亦向好,兩者年度升幅逾半。加上墨西哥新工廠產能,成功為公司應對貿易戰和高關稅壓力,加上鷹普配置更多產能到高毛利地區如歐美、減少陷入內卷嚴重的內地市場,保持了未來盈利前景,美中不足是墨西哥新工廠將進行第二期增資,短期內仍未能轉虧為盈,但市場需求以及其多元化終端市場成功,有利公司持續專注全球化布局,以實現未來的增長。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李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