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期間,有家庭總動員加入抗戰鬥爭。其中沙頭角的羅家被稱為「香港抗日一家人」,有11名成員參加港九大隊的抗日游擊隊工作。
位於沙頭角的羅家大屋在1930年興建,抗戰時期曾經是港九大隊的活動據點及交通站。大屋現已捐出成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2022年開幕,展出港九大隊及羅家的抗戰事跡及仿製品。
紀念館館長黃俊康是羅氏後人,自小聽父母講述當年往事,例如抗日游擊隊如何路經羅家大屋歇息及一些生活點滴,大屋閣樓用來召開秘密會議,又開米站以買賣作掩護,目的為游擊隊收集及傳遞情報。黃俊康說,出於強烈的民族情感,羅氏家族當時即使是大戶人家,亦有11名成員先後加入游擊隊抗戰,包括他的父母及三名舅父和舅母等。
他說紀念館門前的游擊隊群像雕塑,反映當時參加抗戰者的不同背景,例如有銅像手持機槍、戴眼鏡,象徵知識份子;也有婦女和青年的銅像。
紀念館接受團體及個人預約參觀,黃俊康形容,開館至今已有約10萬人次參觀,他期望紀念館可以將香港人奮力抗戰的歷史傳承下去。
沙頭角在抗日鬥爭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時至今日,一些曾被日軍強行徵用的地點仍然存在,例如用來嚴刑拷問游擊隊員的地方,以及日軍強迫村民上山建造的戰壕或機槍碉堡等軍事遺址。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透過資料搜集及訪問沙頭角原居民,研究邊境禁區歷史多年。他說沙頭角山咀村山頭,不難發現這類軍事設施遺址,但不少人經過時可能會忽略。他期望政府可以串連區內歷史遺址成為一個抗戰遺跡徑,讓更多人認識這段歷史,以史為鑑,加強民族團結、奮力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