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2025-04-30
需求側管理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需求側管理
收聽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五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四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方針,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等目標,分析指新方針突顯「需求側管理」,跟十年前國家推動「供給側改革」有分別,「需求側管理」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首次提出「供給側(supply side)改革」政策理念,主要包括消化落後及過剩產能,同時培育先進產能。之後十年「供給側改革」成為內地經濟政策主旋律,如樓市「房住不炒、三條紅線」去泡沫、「互聯網+」、製造業限制「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產業,還有近年冒起的「新質生產力」等,亦相繼做出成績來。
有供給側改革,自然亦有需求側(demand side)改革。到底以那種為主導?這個問題在國際上也多爭論。美國主流觀點強調擴大需求側,效法經濟學家凱恩斯用貨幣政策帶動需求;德國主流觀點則傾向於在供給側發力,視乎每個國家因應不同時段、自身經濟形勢考量。
2020年遇上疫情,習近平於5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時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已開始有需求側改革的影子。學者指,從中長期來看,政府在供給側改革尋求突破後,加大結構性制度改革力度,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來提振需求,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有效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簡單而言,中國經濟長期結構性問題由供給側改革突破,短期週期性問題由需求側管理帶動。
二十大報告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近年「以舊換新」活動,拉動了逾萬億元消費,正是供給與需求的雙向而成的結果。
上周五工作會議提出「四穩」方針,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等目標,日前發改委舉行記者會提出五大方向穩就業、促消費。分析指新方針突顯「需求側管理」好配合持續發展及做出成績的「供給側改革」,可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有效應對當前國際形勢多變及帶來的壓力。
編寫、報道:勞家樂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首次提出「供給側(supply side)改革」政策理念,主要包括消化落後及過剩產能,同時培育先進產能。之後十年「供給側改革」成為內地經濟政策主旋律,如樓市「房住不炒、三條紅線」去泡沫、「互聯網+」、製造業限制「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產業,還有近年冒起的「新質生產力」等,亦相繼做出成績來。
有供給側改革,自然亦有需求側(demand side)改革。到底以那種為主導?這個問題在國際上也多爭論。美國主流觀點強調擴大需求側,效法經濟學家凱恩斯用貨幣政策帶動需求;德國主流觀點則傾向於在供給側發力,視乎每個國家因應不同時段、自身經濟形勢考量。
2020年遇上疫情,習近平於5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時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已開始有需求側改革的影子。學者指,從中長期來看,政府在供給側改革尋求突破後,加大結構性制度改革力度,通過提高居民收入來提振需求,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有效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簡單而言,中國經濟長期結構性問題由供給側改革突破,短期週期性問題由需求側管理帶動。
二十大報告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近年「以舊換新」活動,拉動了逾萬億元消費,正是供給與需求的雙向而成的結果。
上周五工作會議提出「四穩」方針,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等目標,日前發改委舉行記者會提出五大方向穩就業、促消費。分析指新方針突顯「需求側管理」好配合持續發展及做出成績的「供給側改革」,可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有效應對當前國際形勢多變及帶來的壓力。
編寫、報道:勞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