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2025-05-28
「清算主義」(Liquidationist)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清算主義」(Liquidationist)
收聽


《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二次執政所推行的經濟政策,接近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前後的「清算主義」(Liquidationist),即是「置之死後而重生」,首先要大家承受經濟惡瘤清除而面對的陣痛,然後重回健全的經濟秩序。
《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對經濟的觀點,接近自由放任主義經濟學家歷來信奉的「清算主義」(Liquidationist)做法。歷史上應用「清算主義」最著名的例子,是前總統胡佛任內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他因建議胡佛任由經濟衰退最終變成大蕭條而成名。
銀行家出身的梅隆自1921年哈定總統時已出任財長,之後連任三屆,先後經歷過柯立芝、胡佛總統。他指上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過度發展,要令經濟重新回到一個合理健康狀態,就要奉行「清算主義」。就是「清算勞動力市場,清算股市,清算農場主人,清算房地產市場。」他認為清算有助把經濟體系中腐爛部分切掉,過程痛苦,卻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他的清算主義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進一步引發經濟大蕭條。
「清算主義」觀點錯誤在於相信所有供求會自動配對。古典經濟學家相信,工人願意接受更低工資,一定能夠找到工作的,失業是由於工會令工資失去彈性。問題是經濟衰退來臨,恐慌心理令大家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清算主義」假設所有工人為了保住工作,願意接受工資下調,但工人收入總體上減少,他們消費更少,產出隨之下降,結果更多工人失業或是接受更低工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衰退亦因而變成大蕭條。
今屆特朗普政府努力裁減聯邦政府人員數目及支出,以縮小政府預算巨額赤字。去年美國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超過6%,財長貝森特說,美國經濟明確需要經歷一段「戒斷」依賴政府支出時期,只要股市及經濟短期痛苦捱過去,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現的長期收益就會出現,因為從公共支出過渡到私人支出的轉變,將推動經濟及股市上揚。
不過《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企業利潤率近年升至歷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利潤近60%源於公共部門支出和投資。今天特朗普削減政府支出,用對等關稅試圖將生產轉回本土,打造一場持久國內投資熱潮,但至今飄忽不定的關稅政策,反而加劇不確定性,削弱企業投資意欲。4月開徵收對等關稅後,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進一步升溫,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長期聲譽亦正受到永久性損害。這「清算主義」實驗能否最終成功仍然是未知之數!
編寫、報道:勞家樂
《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對經濟的觀點,接近自由放任主義經濟學家歷來信奉的「清算主義」(Liquidationist)做法。歷史上應用「清算主義」最著名的例子,是前總統胡佛任內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他因建議胡佛任由經濟衰退最終變成大蕭條而成名。
銀行家出身的梅隆自1921年哈定總統時已出任財長,之後連任三屆,先後經歷過柯立芝、胡佛總統。他指上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過度發展,要令經濟重新回到一個合理健康狀態,就要奉行「清算主義」。就是「清算勞動力市場,清算股市,清算農場主人,清算房地產市場。」他認為清算有助把經濟體系中腐爛部分切掉,過程痛苦,卻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他的清算主義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進一步引發經濟大蕭條。
「清算主義」觀點錯誤在於相信所有供求會自動配對。古典經濟學家相信,工人願意接受更低工資,一定能夠找到工作的,失業是由於工會令工資失去彈性。問題是經濟衰退來臨,恐慌心理令大家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清算主義」假設所有工人為了保住工作,願意接受工資下調,但工人收入總體上減少,他們消費更少,產出隨之下降,結果更多工人失業或是接受更低工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衰退亦因而變成大蕭條。
今屆特朗普政府努力裁減聯邦政府人員數目及支出,以縮小政府預算巨額赤字。去年美國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超過6%,財長貝森特說,美國經濟明確需要經歷一段「戒斷」依賴政府支出時期,只要股市及經濟短期痛苦捱過去,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現的長期收益就會出現,因為從公共支出過渡到私人支出的轉變,將推動經濟及股市上揚。
不過《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企業利潤率近年升至歷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利潤近60%源於公共部門支出和投資。今天特朗普削減政府支出,用對等關稅試圖將生產轉回本土,打造一場持久國內投資熱潮,但至今飄忽不定的關稅政策,反而加劇不確定性,削弱企業投資意欲。4月開徵收對等關稅後,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進一步升溫,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長期聲譽亦正受到永久性損害。這「清算主義」實驗能否最終成功仍然是未知之數!
編寫、報道:勞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