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5-06-04)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5-06-04
古古古...古米.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古古古...古米.  收聽facebook
持續了一年的日本「令和米荒」未有解決跡象。政府亦努力釋放儲備米應急,結果存放多年的「古古古米」、「古古米」及「古米」亦大行其道。各界甚至開始鑽研如何用這類「古米」煮出好味的米飯。

「令和米荒」最早源於極端天氣影響,2023年夏季酷暑影響了稻米生產,造成大米收收。同期疫後全外國旅客報復式旅遊,遊客對壽司和其他日本料理需求激增,進一步加劇了大米供應緊張。更長遠因素是政府減產政策,為防止大米產量過剩、米價下跌,過去半世紀政府一直推行稻田「減耕令」,為改種小麥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農民提供補貼,結果近年來只有約60%的稻田用作種米。

同期政府《糧食法》規定,指定用途的大米不得用於其他目的,即是大米從播種階段就必須限定用途,一旦開始用作出口用途種植的大米,原則上不能改為在日本國內流通。一旦遇上天災,民眾就囤積白米,年前日本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警報,就引發民眾瘋搶、囤積白米。

1993年日本經歷史上少見的冷凍夏天,導致白米嚴重失收。官方雖釋放大量儲備米,但仍有兩百萬噸短缺口,最後從海外進口了大量白米救急。日本目前每年可免關稅進口77萬噸大米,主要來自美國、泰國、澳洲和中國。不過,這些免稅進口米大部分用來製作煎餅等加工品或當作飼料,只有10萬噸作主食用米銷售。要增加免稅進口米輸入,政府指仍然阻力重重。

日本農林水產省保管着約100萬噸稻米作為儲備米,已往儲備米用於嚴重失收與災害等情況應急。政府今年3月釋出21萬噸儲備米,數量比過往天災時釋放更多,但仍然無助米價下跌。21萬噸儲備米去了哪裏?農水產省指,截至五月中,儲備米只有12.9%,即27369噸成功在零售店上架,其他大部分透過競投招標被批發商或團體價高者得,估計九成落入JA全農組織手上。

抽查全國1000間店舖5公斤大米平均價格(連稅)為4285日圓(抑合233港元),連續13個月上升,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有見及此,新任農水相小泉進次郎決定繞過批發商釋放30萬噸儲備米,務求穩定米價。

在日本,目前的新米是2024年產,2023年產的稱為「古米」,2022年產的稱為「古古米」。3月釋出的儲備米為2024年新米跟2023年產的「古米」混合出售,今次被稱為「小泉米」30萬噸的儲備米則是2022年產的「古古米」與2021年產的「古古古米」混合而成。

最近日本有綜藝節目試吃10年前生產的米,單是讀法就要加上10個「古」字,成功引起觀眾議論。提供10年舊米的稻農說,大米通常保存在攝氏15℃左右,冰箱冷藏溫度約5℃,要濕度適中,才能保持大米品質。節目主持人即場試食後,認為除了口感有點不一樣外,識辨不了十年舊米跟其他米的分別,不過食米專家提到,舊米較硬、黏性低,不宜做壽司,建議可用於炒飯等菜式。

編寫、報道:勞家樂






古古古...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