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2025-07-28
AI陪伴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AI陪伴
收聽


人類愛上機械人,是不少科幻電影、電視劇的情節,但隨著人工智能(AI)急速發展,科幻正變成現實。
在外國,有不同傳媒都曾有相關新聞報道,包括英國一名女子與丈夫關係不和,改為投向AI聊天程式ChatGPT的「懷抱」,並擦出愛火,決定結束20年婚姻,計劃改嫁「AI男友」。
美國一名男子就將AI聊天程式,設定為會調情的虛擬伴侶,並開啟了語音模式,日久生情,甚至背著妻子向AI伴侶求婚,引發社會爭議。
AI聊天程式普遍預設為正向模式,提供鼓勵,不加批判。甚至24小時在線,為用家提供情感滿足,排解孤獨,做人類的傾訴「樹窿」。至於個人化設定,更加可能令虛擬角色變成理想朋友及伴侶。有用家形容,與AI伴侶聊天,似談一場異地戀。
AI陪伴市場增長迅速,據市場研究機構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估算,去年全球產業規模達2685億美元,預計至2033年將增至52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約37%。
AI聊天程式透過付費訂閱獲取利潤,隨著AI推理成本下降,可能變得更為普及。據外媒報道,ChatGPT每周活躍用戶已達5億人。
市場潛力大,吸引到富商馬斯克旗下的AI模型Grok,近期亦先後推出「AI女友」、「AI男友」,甚至發布兒童版AI,聲稱會針對兒童安全及教育互動來度身訂造。
隨著人形機械人的出現,原本局限於文字、聲音及畫面的「AI情人」、「AI玩伴」,變成可捉摸的實體,甚至應用於照顧長者、教育等範疇。
不過,AI陪伴自推出以來,亦引起不少爭議。2017年面世、作為AI陪伴始祖的Replika,最初設定為「關心人的AI朋友」,但推出後曾涉及性騷擾用戶,亦因為違反個人數據保護規則,而被意大利監管機構罰款。
對AI建立情感依賴,亦可能引伸惡性循環。部分人質疑,這類虛擬關係會破壞人類社會,導致人與人之間隔閡加深,令人更難認清現實。
今年5月,加州通過一項法案,要求AI聊天程式必須至少每隔3小時提醒用戶,陪聊對象不是人類,程式開發亦必須有防自殺機制等相關規定。
編寫、報道:方嘉莉
在外國,有不同傳媒都曾有相關新聞報道,包括英國一名女子與丈夫關係不和,改為投向AI聊天程式ChatGPT的「懷抱」,並擦出愛火,決定結束20年婚姻,計劃改嫁「AI男友」。
美國一名男子就將AI聊天程式,設定為會調情的虛擬伴侶,並開啟了語音模式,日久生情,甚至背著妻子向AI伴侶求婚,引發社會爭議。
AI聊天程式普遍預設為正向模式,提供鼓勵,不加批判。甚至24小時在線,為用家提供情感滿足,排解孤獨,做人類的傾訴「樹窿」。至於個人化設定,更加可能令虛擬角色變成理想朋友及伴侶。有用家形容,與AI伴侶聊天,似談一場異地戀。
AI陪伴市場增長迅速,據市場研究機構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估算,去年全球產業規模達2685億美元,預計至2033年將增至52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約37%。
AI聊天程式透過付費訂閱獲取利潤,隨著AI推理成本下降,可能變得更為普及。據外媒報道,ChatGPT每周活躍用戶已達5億人。
市場潛力大,吸引到富商馬斯克旗下的AI模型Grok,近期亦先後推出「AI女友」、「AI男友」,甚至發布兒童版AI,聲稱會針對兒童安全及教育互動來度身訂造。
隨著人形機械人的出現,原本局限於文字、聲音及畫面的「AI情人」、「AI玩伴」,變成可捉摸的實體,甚至應用於照顧長者、教育等範疇。
不過,AI陪伴自推出以來,亦引起不少爭議。2017年面世、作為AI陪伴始祖的Replika,最初設定為「關心人的AI朋友」,但推出後曾涉及性騷擾用戶,亦因為違反個人數據保護規則,而被意大利監管機構罰款。
對AI建立情感依賴,亦可能引伸惡性循環。部分人質疑,這類虛擬關係會破壞人類社會,導致人與人之間隔閡加深,令人更難認清現實。
今年5月,加州通過一項法案,要求AI聊天程式必須至少每隔3小時提醒用戶,陪聊對象不是人類,程式開發亦必須有防自殺機制等相關規定。
編寫、報道:方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