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2025-08-27
「重女輕男」時代來臨?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重女輕男」時代來臨?
收聽


上季《經濟學人》有一期封面故事提到全球「重女輕男」時代來臨。已往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常見於父權社會,主要因為經濟生產力考慮。今天因何出現逆轉?未來對社會、文明影響如何?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0年三月曾出版封面故事,將當年大規模墮女胎潮,詮釋為「Gendercide」(性別滅絕)。15年後今天,情況開始逆轉。今年六月初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顯示「重女輕男」時代已來臨(Phew, it’s a girl! The stunning decline of the preference for having boys)。文章指,2000年全球新生兒中,有160萬女嬰平白「被消失」,但這個數字預期在今年降到20萬,未來還在持續下降中。
眾多數據及民調顯示:全球重男輕女風氣正開始轉向,今天有意生育的南韓女性,近半想要女兒。北歐方面,北歐家庭第一胎生女,生育孩子總數往往較少;連生兩個兒子的北歐家庭,往往為了「追女兒」願意生第三胎。
傳統重男輕女的印度、中國,渴望生男也正在降溫。印度性別比,即100個女孩對應幾個男孩比例,從21世紀初高峰109,來到2023年的107;中國同期性別比也從117,降到111。另一數據是生育治療亦證明了大家偏好女孩,美國80%的夫婦在在試管受精(IVF)中,選擇了女孩。有專家擔心,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美國的性別比例很快就會開始失衡。
為什麼突然大家都偏愛女孩?科技進步和全球一體化,令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夭折率大幅降低,貧困家庭無須面對「男孩和女孩誰能活下去」的抉擇;同時,對女性更友善的工作和社會經濟環境發展、避孕技術普及,亦令女兒成長後有更大機會為家庭賺取收入,而非已往單純依賴丈夫供養的生育工具。
社會學家指,家長認為女孩比男孩更「乖」、易湊、跟父母關係更緊密。雖然目前男性仍主導商界和政界,但各項統計顯示,青少年男孩更較易暴力犯罪、被學校退學的機率更高。在父權社會,男性有更多追逐成焦慮,其家長可能要為想成才的兒子提供更多金錢、房產支援。
已往重男輕女的社會出現,很多是因為觀念與價值觀導致家庭以人為手段控制性別比,令社會向男多女少傾斜。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平衡的兩性發展,特別是今天全球多個成熟經濟體面臨低生育率挑戰,如果再出現另一次性別失衡,要提升或維持生育率將更艱難。故此大家要關注另一次性別比例失衡情況,要在未形成嚴重傾斜時,適當糾正偏差。
編寫、報道:勞家樂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0年三月曾出版封面故事,將當年大規模墮女胎潮,詮釋為「Gendercide」(性別滅絕)。15年後今天,情況開始逆轉。今年六月初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顯示「重女輕男」時代已來臨(Phew, it’s a girl! The stunning decline of the preference for having boys)。文章指,2000年全球新生兒中,有160萬女嬰平白「被消失」,但這個數字預期在今年降到20萬,未來還在持續下降中。
眾多數據及民調顯示:全球重男輕女風氣正開始轉向,今天有意生育的南韓女性,近半想要女兒。北歐方面,北歐家庭第一胎生女,生育孩子總數往往較少;連生兩個兒子的北歐家庭,往往為了「追女兒」願意生第三胎。
傳統重男輕女的印度、中國,渴望生男也正在降溫。印度性別比,即100個女孩對應幾個男孩比例,從21世紀初高峰109,來到2023年的107;中國同期性別比也從117,降到111。另一數據是生育治療亦證明了大家偏好女孩,美國80%的夫婦在在試管受精(IVF)中,選擇了女孩。有專家擔心,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美國的性別比例很快就會開始失衡。
為什麼突然大家都偏愛女孩?科技進步和全球一體化,令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夭折率大幅降低,貧困家庭無須面對「男孩和女孩誰能活下去」的抉擇;同時,對女性更友善的工作和社會經濟環境發展、避孕技術普及,亦令女兒成長後有更大機會為家庭賺取收入,而非已往單純依賴丈夫供養的生育工具。
社會學家指,家長認為女孩比男孩更「乖」、易湊、跟父母關係更緊密。雖然目前男性仍主導商界和政界,但各項統計顯示,青少年男孩更較易暴力犯罪、被學校退學的機率更高。在父權社會,男性有更多追逐成焦慮,其家長可能要為想成才的兒子提供更多金錢、房產支援。
已往重男輕女的社會出現,很多是因為觀念與價值觀導致家庭以人為手段控制性別比,令社會向男多女少傾斜。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平衡的兩性發展,特別是今天全球多個成熟經濟體面臨低生育率挑戰,如果再出現另一次性別失衡,要提升或維持生育率將更艱難。故此大家要關注另一次性別比例失衡情況,要在未形成嚴重傾斜時,適當糾正偏差。
編寫、報道:勞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