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5-09-29)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5-09-29
監管金融網紅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監管金融網紅  收聽facebook
證監會早前公布擬向持牌機構發指引,概述聘用金融網紅(Finfluencers,或財經KOL)作宣傳時的標準。據悉,監管機構將按照國際證監會(IOSCO)的監管標準,制訂相關指引。金融網紅因何突然備受關注?

近年來,金融領域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發生了巨大變化。社交媒體已成為財務建議和教育的重要平台。全球不少金融網紅湧現,他們通過分享投資策略、股票建議和財富增長方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主席Jean-Paul Servais早前在港表示,金融網紅(Finfluencer)有助金融話題更加普及,尤其在年輕人層面,惟同時會帶來風險,例如信息有誤導成分或帶有偏見,及未有披露潛在利益衝突。所以建議加強投資者教育之餘,亦考慮引入金融網紅(finfluencer)的監管框架,提倡負責任溝通等。因為這些網紅中,有些確實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內容,但也有一些缺乏專業資格,可能誤導追隨者參與高風險投資。

全球投資專業人士組織CFA協會去年發布《金融網紅的吸引力:社交媒體時代的投資》報告,顯示Z世代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方面,接受金融網紅提供的指導多於正規金融顧問。研究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荷蘭的社交平台內容進行分析,結果顯示45%內容提供教育,36%包含投資推廣,32%則包括投資建議,當中逾半數推廣內容附有訊息披露,僅20%包含投資建議的內容有作出訊息披露,例如網紅是否獲佣金或其他形式的報酬等。CFA指出,專業人士為客戶提供有關金融產品建議必須獲得許可,但金融網紅作出的投資建議往往處於灰色地帶,亦不須負任何責任。

瑞士金融學院(Swiss Finance Institute)的一篇論文顯示,大部分金融網紅給出的建議都會蝕錢,但他們的粉絲量卻比那些真正有投資技能的網紅多。研究將資社交平台StockTwits上超過29,000名金融網紅的推文等級數據,評估了網紅提供的投資建議質素,僅28%的金融網紅提供了有價值的投資建議,56%金融網紅給出了蝕錢的建議,16%的金融網紅建議屬沒有價值的中性建議。

在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年前對推廣加密資產等高風險產品的金融網紅金卡戴珊(KimKardashian)採取行動,指她在未進行適當披露的情況下推廣EMAX代幣,結果罰款126萬美元,案件顯示SEC對監管這領域的決心。

綜觀各地監管走向,傾向加強規管。印度監管機構通過針對未註冊投資顧問的監管後,已對沒有註冊而提供諮詢服務的金融網紅處以重罰。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CA)亦審視對「社交媒體上的金融促銷」諮詢的意見,未經授權人員(包括網紅)推廣受監管的金融產品或服務或構成刑事犯罪。法國監管機構更為「金融網紅」開設培訓課程,通過考試者可獲得「負責任影響力證書」。

編寫、報道:勞家樂

監管金融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