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5-10-20)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5-10-20
冰上絲綢之路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冰上絲綢之路」  收聽facebook
上周一英國菲力斯杜(Felixstowe)港口迎來一艘中國貨輪「伊斯坦堡橋」(Istanbul Bridge)號。這艘貨輪被喻為「破冰荒」首航,因為這艘從浙江省寧波舟山港出發,滿載四千個標準貨櫃的貨輪,只用了二十天,途經北極的東北航道,順利完成中國直達歐洲的航程。這條新的「冰上絲綢之路」如何走出來?

早在2017年5月舉行的第一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希望中國能把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同年7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首次正式提出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共同開展北極航道開發和利用合作。

傳統的北極航道分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東北航道主要經過俄羅斯的北冰洋,通航條件較好;西北航道經過格陵蘭、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北冰洋,冰封較重。地球是圓的,穿過北極接通歐亞其實是一條省時省力的捷徑,只是過往由於長期冰封,北極海面難以通航。

隨着全球氣候暖化,北極海面融冰使得航道潛力大增。2025年夏季,北極東北航道通航窗口期延長至120天,相等於四個月時間,使得北極航線商業化開始入新階段。以「伊斯坦堡橋」首航為例,今次順利完成中歐航程,比現存任何海路和陸路皆快得多。如果不是途中遭遇風暴「艾米」而延遲兩天,只需十八天時間。現存貫通歐亞的海路航程,如通過蘇彝士運河是四十天,通過好望角是五十天。陸路方面,作為全球最長貨運鐵道系統的中歐班列,需時約二十五天,全部不及北極航道快。已往貨物通過中歐班列鐵路運輸,單一貨櫃運輸成本7000美元左右,結果走北極航線成本可節約40%左右。北極航線低溫,利好電池、高溫易爆危險化學品運輸。

北極航道長約5600 公里,由寧波舟山港出發,途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等海域,是連接東北亞與西歐最短的海上航線。航線90%經過俄羅斯,俄羅斯一直推動使用這航線,將石油和天然氣運往亞洲市場,船隻必須獲得莫斯科的批准才能通行。今天在中俄關係持續保持高水平發展背景下,通道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小於傳統通過蘇彝士運河、好望角。

北極航道不僅可縮短亞歐航線40%的航程,北極地區更是蘊藏巨大未開發的傳統能源,被譽為「第二個中東」。但北極的機會與風險並存。北極暖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3至4倍。冰層減少或許能讓航行更加便捷,但一旦出現問題,損失也更慘重。環保組織憂慮,船用燃料產生的黑碳在冰雪天區破壞性更大,造成的破壞是其他正常地區5倍。再加上北極地區對石油洩漏應急緩慢,這些亦是風險。慶幸今次航線價值單體現在速度上,更在綠色轉型中取得成績。「伊斯坦堡橋」採用低硫燃油,單程碳排放量降低約50%,估計亦是中國綠色航運另一次的新標誌!

編寫、報道:勞家樂



冰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