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5-11-10)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5-11-10
僱員「離線休息權」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僱員「離線休息權」  收聽facebook
隨著數碼科技日趨進步,生活與工作的界線漸趨模糊。不少公司在下班時間仍會透過通訊設備聯絡員工,但就會阻礙到員工的休息時間。全球各地政府就「離線休息權」立法亦具爭議。

去年8月澳洲實施「離線權」(Right-to-disconnect)法例,允許僱員在工作時間以外,拒絕回覆僱主電郵及電話,僱主不能以此為由處罰或解僱員工。若僱主違反規定有可能被判罰最高9.4萬澳元,折合47.4萬港元。

法案讓員工下班後有權「離線」,不回覆工作相關的電話、電郵或訊息。但法例並無禁止僱主聯絡已下班的僱員,而是讓僱員有權不理。法案也給雙方一定彈性,例如須考慮僱傭雙方事前有無協議、僱傭合約內容、僱員擔任的崗位及職責、影響僱員生活程度有多大,以及僱主有否對僱員作出補償等。若雙方爭拗無法在內部解決,可交由平等工作委員會(Fair Work Commission)仲裁。被裁定違規的僱主可被罰最高9.4萬澳元,並禁止再在僱員下班後聯絡對方。相反若僱員無視職責需要而「無理離線」,亦可被判罰最高1.9萬澳元,折合9.57萬港元。

原來目前全球有逾20個國家推行類似澳洲「離線權」的法例,大部分在歐洲及南美。其中法國早於2017引入法例後,當地一間滅蟲公司因要求員工須一直維持手機開啟,結果於2018年被判罰款6萬歐元。之後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和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仿效,以不同形式制定「離線權」。

學者指,「離線權」能為上司與下屬帶來好處,有助他們重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界線。以澳洲為例,未有「離線權」前,澳洲當地人均每年無償加班281小時,總值1300億澳元。「離線權」若被踐踏,以線上工作的行業常會墮入「隱形加班」情況。

近年內地亦關注「離線休息權」,2024年全國兩會,有政協委員提出將離線休息權立法提案。由於國家《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以及加班都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被指成為「隱形加班」治理,以及勞動者「離線休息權」的法律依據,結果「隱形加班」及「離線休息權」保障真正落地仍然有較大距離。

分析指,國家勞動立法和執法方面應該順應新科技發展趨勢,要解決這一問題,理論、政策、法務、企業跟媒體持份者都要參與。特別是國家新政策方向是「反內卷」,「離線休息權」這問題是在個人、行業層面都會遇到,如何制定一個適合內地數字經濟或新經濟下的勞動者權利保障,將可能是一個值得各地借鏡的「中國方案」。

編寫、報道:勞家樂

僱員「離線休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