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3-11-22)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3-11-22
藍色債券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藍色債券  收聽facebook
在香港除了可以買政府綠色債券、銀色債券以外,稍後還可能有藍色債券可供選擇。過去兩年海南省政府兩次年在香港發行50億人民幣債券,當中都包括有藍色債券。

藍色債券與綠色債券一樣,都是應用於環境保護,只是藍債專注於海洋保護。透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藍債通常由政府、銀行及企業發行,所投資的海洋保育領域廣泛。

世界銀行在2017年提出藍色經濟概念,藍色債券亦在翌年應運而生,由非洲印度洋島國塞舌爾發行,集資1,500萬美元。世銀旗下IFC發出指引,可應用於九大類別:供水管理、潔淨水資源、友善海洋產品、友善海洋塑化產業、永續航運與港口管理、永續漁業管理、海洋生態復育、永續觀光計畫及離岸再生能源開發。

同樣都是為未來環保出力,藍色債券因面世年資較短,跟綠色債券市場規模仍有距雜,投資保護海洋的「藍色債券」能否複製保護陸地的「綠色債券」般成功?仍需要時間觀察,因有一些因素阻礙市場發展及未能填補海洋資金缺口。

有分析指,每年約有250億美元投資於保護海洋。這數額跟實際保護海洋所需資金大約還差1,500億美元,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海洋扮演碳匯角色,自1850年以來吸收人類活動排放的約40%碳。如果不解決碳對海洋的影響,地球變暖危機便無法解決。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發行商,對「藍色債券」興致不及「綠色債券」,今年藍色債券在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中所占比例不足0.5%。

有指藍色債券通常由嚴重依賴海洋及海洋資源的低收入國家發行。這些國家信貸評級較差,容易受到極端天氣事件所影響,令到大批投資者望而卻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海洋經濟2030》報告中,分析了海洋經濟與陸地經濟區別。指海洋自然過程、生態系統和物種存在大量超越國家管轄範圍的區間。海洋中物種和污染物可以隨著海流和船舶迅速遷移,阻隔難度以及空間規劃與管理複雜性高。海洋中污染物可以在海洋滯留數十年後再隨海洋環流返回,這意味著在人類活動和其影響發生時間之間存在嚴重時滯現象。今天污染非即時沖擊,但可能伴隨未來更嚴重影響,故發展藍債應對刻不容緩。

分析認為藍債可建立一個類似於綠色融資系統中碳排放被釐定價格,並制定確保「污染者付費」以清除碳排放的政策。只有設立類似的經濟獎勵來推動這些項目,在用者自付下藍色債券市場才會起飛。

編寫、報道:勞家樂

藍色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