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4-07-29)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4-07-29
天氣期貨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天氣期貨  收聽facebook
天氣期貨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首宗交易由美國能源企業安然(Enron)及科氏工業(Koch Industry),以場外交易形式開展。1999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正式將天氣期貨引入場內交易,推出「加熱度日數指數(Heating Degree Days, HDD)」、冷卻度日數指數(Cooling Degree Days, CDD)的期貨及期權合約。

2000年代,天氣期貨種類越來越多,包括颶風期貨、降雪期貨等。亦有季節性合約,以5個月為周期,用同一個價格交易整個周期的溫度指數,既可提高效率,亦減少交易成本。

天氣期貨屬於非主流期貨,全球只有少數交易所有得買賣,一般以場外交易為主,北美是最大市場,絕大多數參與者來自大型能源企業,亦吸引農業、保險、對沖基金等參與。舉例,農民擔心持續高溫導致農作物減產,為了規避風險,買入氣溫指數期貨。如果出現異常高溫,氣溫指數相應上升,平倉後獲利,一定程度對沖高溫帶來的減產風險。

內地早在20多年前,已提及做天氣衍生品相關研究。近幾年,鄭州、大連、廣州等地的商品及期貨交易所,都探索開發天氣衍生品。上海近日亦發文,研究天氣指數期貨等發展,開展氣溫、降雨、風力、日照等天氣指數衍生品設計,加強氣象資訊類服務。

分析指,內地目前有針對災害的保險,不過,高溫、乾旱這類高可能性但中低風險事件,對產業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有時難以賠償。去年底、今年初,有保險公司與期貨商合作,推出寒潮指數天氣衍生品,亦有水產養殖溫度相關的保險+天氣衍生品,但整體而言,內地缺乏應對天氣風險的金融工具。

國泰君安指,內地有很多行業受天氣影響,部分的產業鏈很長,天氣期貨市場潛在需求大,但有一些關鍵問題要解決。內地地域廣闊,南北氣候相差大,難以推出全國都產生聯動效應的指標,亦缺乏精準的中長期氣象資料。天氣期貨推出後,如何設計合約、如何交割,亦有一定難度。

編寫、報道:方嘉莉

天氣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