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1-10-04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施政報告前瞻》:新界北發展成焦點 濕地緩衝區增密度建議惹關注
分段播放:
《施政報告前瞻》:新界北發展成焦點 濕地緩衝區增密度建議惹關注
收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發表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房屋和土地供應將會是焦點之一,林鄭月娥亦已預告,將會詳細交代新界北的未來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曾就新界發展作詳細研究,認為未來有需要加快城鎮化,並提出9個潛在發展區。近日有意見要求放寬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釋放發展用地,基金認為是時候再做整全研究,平衡生態價值與社會需要。不過,本土研究社就對發展濕地緩衝區有保留,質疑發展成本昂貴,亦未必爭取到市民支持。
有地產發展商近期成立房屋社企,希望為首次置業年輕人,提供可負擔房屋,有參與計劃的專家初步認為,在新界推行計劃較可行。有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就促請政府,在發展新界的問題上,應適當運用「收回土地條例」。
地記者陳曉慶報道
團結香港基金曾就新界發展作詳細研究,認為未來有需要加快城鎮化,並提出9個潛在發展區。近日有意見要求放寬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釋放發展用地,基金認為是時候再做整全研究,平衡生態價值與社會需要。不過,本土研究社就對發展濕地緩衝區有保留,質疑發展成本昂貴,亦未必爭取到市民支持。
有地產發展商近期成立房屋社企,希望為首次置業年輕人,提供可負擔房屋,有參與計劃的專家初步認為,在新界推行計劃較可行。有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就促請政府,在發展新界的問題上,應適當運用「收回土地條例」。
地記者陳曉慶報道
許樹昌稱當局正研究「通關碼」 航空工會指「兩日一檢」有困難
收聽


內地與本港正商討通關安排,特區政府官員與專家早前到深圳開會商討。有份出席會議的、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透露,當局正研究「通關碼」。政府就說,正檢視防疫抗疫工作,包括會全面檢視「香港健康碼」。
許樹昌又說,內地希望本港盡量貼近要求,包括收緊患者出院條件、前線人員例如醫護及機場員工等加密檢測至隔日一檢。
有醫生組織關注,如要做到隔日一檢,醫管局是否有足夠化驗能力應對,擔心會否因此拖慢病人檢測進度。有航空工會認為,兩日一檢令輪班員工感困難,可能部分人會辭職。
記者崔蔚恩報道
許樹昌又說,內地希望本港盡量貼近要求,包括收緊患者出院條件、前線人員例如醫護及機場員工等加密檢測至隔日一檢。
有醫生組織關注,如要做到隔日一檢,醫管局是否有足夠化驗能力應對,擔心會否因此拖慢病人檢測進度。有航空工會認為,兩日一檢令輪班員工感困難,可能部分人會辭職。
記者崔蔚恩報道
《透視大中華》:澳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即將宣誓就任
收聽


澳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還有一個多星期就正式宣誓就任。有直選的新丁議員同連任的資深議員都表示,已經忙於備課,以便做好社會經濟民生等議題的工作。
有時事評論員說,可以預見未來的議會較建制,以及會對政府「客客氣氣」,關注是否真正可以做到為民請命。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有時事評論員說,可以預見未來的議會較建制,以及會對政府「客客氣氣」,關注是否真正可以做到為民請命。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以第二多票連任的李靜儀指當選後一直處於備戰狀態迎接新一屆議會。(鄭月明攝)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未來立法會好難擦出火花。(鄭月明攝)


李良汪不擔心日後因批評政府或官員,而被取消下次的參選資格。(鄭月明攝)


凌霄志關注,若醫護隔日一檢,醫管局是否有足夠化驗能力應對。(港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