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1-12-13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兩大醫學院:Omicron大減復必泰中和抗體
分段播放:
兩大醫學院:Omicron大減復必泰中和抗體
收聽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最新聯合研究發現,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團隊正為科興疫苗進行同類測試,可望日內有相關結果。
有份負責今次研究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今次研究利用10名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1個月人士的血液樣本分析,結果發現,當面對原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有320個單位,但面對Omicron時,就跌至只得10個單位。
許樹昌說參考國際數據,即使是核酸疫苗,當面對Omicron時,中和抗體都會大跌,因此接種第三針是事在必行。
記者崔蔚恩訪問了許樹昌。
有份負責今次研究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今次研究利用10名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1個月人士的血液樣本分析,結果發現,當面對原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有320個單位,但面對Omicron時,就跌至只得10個單位。
許樹昌說參考國際數據,即使是核酸疫苗,當面對Omicron時,中和抗體都會大跌,因此接種第三針是事在必行。
記者崔蔚恩訪問了許樹昌。
社協促通關初期一半配額予探親或緊急需要
收聽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表示,長期封關對很多基層家庭造成影響,令他們無法回內地探望患病親人,甚至未能奔喪,認為基層的通關需要不能被忽視,若通關初期採取配額制,政府應預留不少於一半配額,讓有需要返回內地探親或有緊急需要的人士申請。
有基層市民表示,在內地的母親患病,她和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已經三年沒有回鄉,令她亦出現情緒問題,希望政府正視她們的需要。亦有市民說,有親人於內地離世,急需回鄉奔喪,希望政府體恤處理。
記者陳曉慶報道。
有基層市民表示,在內地的母親患病,她和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已經三年沒有回鄉,令她亦出現情緒問題,希望政府正視她們的需要。亦有市民說,有親人於內地離世,急需回鄉奔喪,希望政府體恤處理。
記者陳曉慶報道。
防癌會稱疫情下市民篩查比率降
收聽


香港防癌會的調查發現,疫情下去年接受不同類型癌症篩查的市民下跌31%至70%,即使今年疫情放緩,篩查比率仍較疫情前下跌26%至44%,長者的篩查比率更減少37%至50%。
調查訪問了大約1000人,當中超過5成受訪者指出,在疫情高峰期減少癌症篩查的原因,是擔心診所或醫院人多聚集,會增加感染病毒風險。
超過3成人認為有病徵才檢查,約2成受訪者表示,家人建議減少出入診所或醫院。香港防癌會建議,市民在疫情新常態下,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記者邱嘉敏訪問了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
調查訪問了大約1000人,當中超過5成受訪者指出,在疫情高峰期減少癌症篩查的原因,是擔心診所或醫院人多聚集,會增加感染病毒風險。
超過3成人認為有病徵才檢查,約2成受訪者表示,家人建議減少出入診所或醫院。香港防癌會建議,市民在疫情新常態下,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記者邱嘉敏訪問了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
《透視大中華》:內地新法例規定支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等
收聽


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前通過制定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年1月1日實施。當中規定向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提供生活幫助、支持創業就業,為父母、監護人的家教提供服務等。
有廣西「留守兒童」家長說,要照顧7個人,當中超過一半未成年,兩夫婦平日在廣東打工,最近發現兒子開始不聽話、不願意上學,他感到愧疚。
有教育學者表示,法例規定家教指導和服務機構性質為非牟利,估計難以吸引社會力量進入此項領域,政府、學校和社區要積極參與。
有律師就認為,法例沒有規定嚴厲懲罰措施,對疏於職責的家長、監護人沒有足夠阻赫力。
記者仇志榮報道。
有廣西「留守兒童」家長說,要照顧7個人,當中超過一半未成年,兩夫婦平日在廣東打工,最近發現兒子開始不聽話、不願意上學,他感到愧疚。
有教育學者表示,法例規定家教指導和服務機構性質為非牟利,估計難以吸引社會力量進入此項領域,政府、學校和社區要積極參與。
有律師就認為,法例沒有規定嚴厲懲罰措施,對疏於職責的家長、監護人沒有足夠阻赫力。
記者仇志榮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