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2-06-14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第二階段消費券8月發放 永久離港將不符資格
分段播放:
第二階段消費券8月發放 永久離港將不符資格
收聽


第二階段的電子消費券將於8月7日起,分階段發放。今次加入新的準則,一些永久離開香港、或者有意圖永久離港的人士,將不符合領取資格。至於到香港讀書、專才、企業家,都可取得5000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的領取準則審慎考慮了社會的意見,但市民只要在這段期間,留在香港一天都可以不受影響。有學者認為,消費券的發放應該從寬處理。
今次消費券新增兩個儲值支付工具參與,政府希望透過「轉會」力量,讓消費券發揮更大效益,但有資訊科技界人士估計,市民「轉會」的誘因未必會好大。
記者林漢山報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的領取準則審慎考慮了社會的意見,但市民只要在這段期間,留在香港一天都可以不受影響。有學者認為,消費券的發放應該從寬處理。
今次消費券新增兩個儲值支付工具參與,政府希望透過「轉會」力量,讓消費券發揮更大效益,但有資訊科技界人士估計,市民「轉會」的誘因未必會好大。
記者林漢山報道。
吊船墮下意外 建造業總工會料工人或無扣好獨立救生繩
收聽


半山干德道聯邦花園昨日發生吊船墮下意外,吊船上兩名分別52歲和56歲的工人死亡。警方初步調查相信,兩名工人在吊船測試期間,吊船其中兩條鋼纜懷疑斷裂,連同二人墮下約60米至地面,他們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記者譚佩貞訪問了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黃平說,看到意外現場用作承托吊船的天秤,其中一個彎曲,估計工人可能無扣好獨立救生繩,但具體原因仍要調查。
記者譚佩貞訪問了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黃平說,看到意外現場用作承托吊船的天秤,其中一個彎曲,估計工人可能無扣好獨立救生繩,但具體原因仍要調查。
工業傷亡權益會稱檢查吊船一般只需離地一米
收聽


半山干德道聯邦花園昨日發生吊船墮下意外,勞工處表示調查意外成因及有關法律責任,及提出改善措施。若調查發現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處方亦屝向有關承建商和僱主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直至信納他們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
記者譚佩貞訪問了到場了解情況的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蕭倩文說,承辦商租用吊船是準備為相關大廈進行外牆維修,事發時兩名工人正為吊船進行檢驗。而一般來說,工人檢查吊船,只需離地一米的高度就可以進行,不用升至高空
記者譚佩貞訪問了到場了解情況的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蕭倩文說,承辦商租用吊船是準備為相關大廈進行外牆維修,事發時兩名工人正為吊船進行檢驗。而一般來說,工人檢查吊船,只需離地一米的高度就可以進行,不用升至高空
蕭傑恒認同未來一兩星期確診個案會升至四位數
收聽


本港新增737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其中本地感染有633宗,最新確診帶有OMICRON BA.4或5病毒的本地感染個案,包括一名麗豪航天城檢疫酒店的清潔工,她曾經到社區用膳。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過去兩個星期疫情回升是預期之内,不排除過多一段時間,單日個案回升至四位數字。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亦認同,未來一兩星期確診個案會去到四位數。
新聞天地記者汪溟曦訪問了蕭傑恒,他又提到,BA.4和BA.5病毒抵禦疫苗的能力比BA.2高出4.2倍,有機會導致二次感染。不過幾種OMICRON變種病毒引致重症的機會都不高,暫時毋須收緊入境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過去兩個星期疫情回升是預期之内,不排除過多一段時間,單日個案回升至四位數字。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亦認同,未來一兩星期確診個案會去到四位數。
新聞天地記者汪溟曦訪問了蕭傑恒,他又提到,BA.4和BA.5病毒抵禦疫苗的能力比BA.2高出4.2倍,有機會導致二次感染。不過幾種OMICRON變種病毒引致重症的機會都不高,暫時毋須收緊入境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
社協承辦單身非長者過渡房屋 料有需要可延長租用期
收聽


為協助正住在劏房或板間房等、正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改善住屋環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承辦首個、由前政府物業翻新及改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位於摩星嶺域多利道的「喜居」。這個項目於今年1月已入伙,11個單位現已全數租予基層單身人士,租約為期5年,租金大約都係每個月2000多元。昨日舉行啟用禮。
社區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話,過去數年本港公屋申請人數屢創新高,非長者單身基層人士,輪候公屋的時間,長達10年以上。他們一般住在不適切居所,環境惡劣,甚至有患上抑鬱症等心理及情緒問題。有已搬入喜居的人士說,住屋環境改善,心情亦好好多,抑鬱問題亦有所改善。記者潘潔平訪問過施麗珊,她又說,由於項目是由政府物業改建,相信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租用期。
社區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話,過去數年本港公屋申請人數屢創新高,非長者單身基層人士,輪候公屋的時間,長達10年以上。他們一般住在不適切居所,環境惡劣,甚至有患上抑鬱症等心理及情緒問題。有已搬入喜居的人士說,住屋環境改善,心情亦好好多,抑鬱問題亦有所改善。記者潘潔平訪問過施麗珊,她又說,由於項目是由政府物業改建,相信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租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