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2-10-04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學者冀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 為本港提供契機
分段播放:
學者冀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 為本港提供契機
收聽


國家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表示,載荷專家主要在太空站的實驗室工作,例如研究在無重力的環境下,人類是否適應,會否出現骨骼問題、病毒能否在太空生存等。
新聞天地記者陳樂謙,訪問過黃錦輝,他說,香港在生物醫療及人工智能方面,或會較具優勢,又希望今次的選拔,為本港提供契機,包括培養小學生從小開始學習與航天科技相關的知識,當局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新聞天地記者陳樂謙,訪問過黃錦輝,他說,香港在生物醫療及人工智能方面,或會較具優勢,又希望今次的選拔,為本港提供契機,包括培養小學生從小開始學習與航天科技相關的知識,當局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警方稱涉嫌虐兒個案舉報數字有上升趨勢
收聽


近年接連發生涉嫌虐兒個案,警方稱,舉報數字有上升趨勢,估計隨著政府研究立法建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舉報數字會再攀升。
為提升處理虐兒及有關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案件的能力,警方7月中成立「易受傷害證人支援隊」。上月初,深水埗5歲男童懷疑被虐待死亡案,支援隊曾與死者的姐姐及弟弟會面。
支援隊目前有約170名隊員,警方說,隊員要通過訓練及考核,與證人錄取口供;進行的會面錄影紀錄,可代替證人在法庭審訊的主問證供,避免證人複述經歷,減少對他們的傷害,又說不可以因為調查進度而要求事主交代詳情。
記者任浩鋒報道。
為提升處理虐兒及有關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案件的能力,警方7月中成立「易受傷害證人支援隊」。上月初,深水埗5歲男童懷疑被虐待死亡案,支援隊曾與死者的姐姐及弟弟會面。
支援隊目前有約170名隊員,警方說,隊員要通過訓練及考核,與證人錄取口供;進行的會面錄影紀錄,可代替證人在法庭審訊的主問證供,避免證人複述經歷,減少對他們的傷害,又說不可以因為調查進度而要求事主交代詳情。
記者任浩鋒報道。
環保團體與外賣平台合作推可重用餐具回收計劃
收聽


新冠疫情下,市民普遍減少外出用膳,多左「叫外賣」,變相亦加劇即棄塑膠餐具的使用量。政府表示,最快今年年底啟動有關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立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與一間網上外賣平台合作,推出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首階段將提供8000個可重用餐盒,市民用膳後可以到9個指定回收點歸還餐盒,目前有40多間食肆參與。
記者任浩鋒訪問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黃碧茵,她提到,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為期大約11個月,早前由環保基金撥款約200萬元支持,會集中在港島區運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與一間網上外賣平台合作,推出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首階段將提供8000個可重用餐盒,市民用膳後可以到9個指定回收點歸還餐盒,目前有40多間食肆參與。
記者任浩鋒訪問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黃碧茵,她提到,可重用餐具回收先導計劃為期大約11個月,早前由環保基金撥款約200萬元支持,會集中在港島區運作。
港大研究指市民對流產認知不足 容易加重父母哀傷期心理負擔
收聽


香港大學引述醫管局的數字顯示,本港每年平均有8千名孕婦流產,每5名孕婦當中就有1人失去胎兒。港大一項相關研究顯示,市民對流產認知不足,容易歸咎於父母,加重他們在哀傷期的心理負擔。
研究訪問了913名成年人,當中近兩成人有流產經歷。超過9成受訪者誤以為,長期壓力是流產的成因之一。另外,分別有6成半及5成半人以為,做劇烈運動或「搬重野」都是成因。
記者黃凱宜,訪問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陳凱欣,她解釋研究結果以外,亦提到,研究團隊由今日起至本月15日,會舉辦宣傳周,協助公眾認識流產,亦會推行為期3年試驗計劃,支援流產父母。
研究訪問了913名成年人,當中近兩成人有流產經歷。超過9成受訪者誤以為,長期壓力是流產的成因之一。另外,分別有6成半及5成半人以為,做劇烈運動或「搬重野」都是成因。
記者黃凱宜,訪問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陳凱欣,她解釋研究結果以外,亦提到,研究團隊由今日起至本月15日,會舉辦宣傳周,協助公眾認識流產,亦會推行為期3年試驗計劃,支援流產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