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2023-03-10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兩會直擊》:劉澤星指引入內地醫療人才解人手短缺
分段播放:
《兩會直擊》:劉澤星指引入內地醫療人才解人手短缺
收聽


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在北京接受本台專訪,他說,可深入了解到內地醫療發展計劃,希望香港和內地都可用好家庭醫生的角色,推行「一人一醫生」,及早控制治療慢性病。他又相信,引入內地醫療人才有助填補香港人手短缺壓力。
劉澤星認為,兩地可加強推動醫療合作,但目前仍有阻滯,希望資源數據可加強流通,就不同疾病,研究更好治療方案。另外,對於醫管局將前往英國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工作,30年前在當地回流的劉澤星建議,當局為回港的醫生提供適應期和支援。
記者陳曉筠北京報道
劉澤星認為,兩地可加強推動醫療合作,但目前仍有阻滯,希望資源數據可加強流通,就不同疾病,研究更好治療方案。另外,對於醫管局將前往英國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回港工作,30年前在當地回流的劉澤星建議,當局為回港的醫生提供適應期和支援。
記者陳曉筠北京報道
政府倡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
收聽


本港護士不足,政府建議修訂《護士註冊條例》,非本地培訓護士如果在指明機構全職受僱一定年期,獲確認為表現滿意及稱職,就有資格正式註冊,毋須參加執業考試。立法會今日會討論。
香港圍手術護理學院表示,設有執業考試是好,但亦要探討在關卡之下,能否吸引人手。有關注病人權益的組織說,引入護士有迫切性,同時關注他們是否適應香港醫療環境,達到工作要求。
記者任順熙報道
香港圍手術護理學院表示,設有執業考試是好,但亦要探討在關卡之下,能否吸引人手。有關注病人權益的組織說,引入護士有迫切性,同時關注他們是否適應香港醫療環境,達到工作要求。
記者任順熙報道
港鐵去年盈利98億元 經常業務利潤大跌逾9成
收聽


港鐵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有近98.3億元盈利,按年增加近3%;經常業務的利潤為1.57億元,按年大跌超過9成。
本地鐵路的總乘客量超過13億人次,減少8710萬人次。另外,港鐵去年有8宗涉及31分鐘或以上的服務延誤,要撥款6550萬元的優惠回饋乘客。
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三年疫情令車務營運虧損超過140億元,但兩地全面通關,整體客流向好發展,他又預計上半年可以完成檢討票價調整機制。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市民對現有票價調整機制的看法有別於港鐵,應該將港鐵每年盈利放入方程式計算。
記者陳曉慶訪問了張欣宇。
本地鐵路的總乘客量超過13億人次,減少8710萬人次。另外,港鐵去年有8宗涉及31分鐘或以上的服務延誤,要撥款6550萬元的優惠回饋乘客。
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三年疫情令車務營運虧損超過140億元,但兩地全面通關,整體客流向好發展,他又預計上半年可以完成檢討票價調整機制。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市民對現有票價調整機制的看法有別於港鐵,應該將港鐵每年盈利放入方程式計算。
記者陳曉慶訪問了張欣宇。
中大醫學院成功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肺腫瘤
收聽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有機會會轉移至肺部,傳統會以手術方式切除。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性的肺腫瘤,病人只需要插喉能完成治療,毋須做外科手術。
研究團隊去年完成全球首宗案例10月,至今已為3位病人做微波消融,合共治理6個肺轉移組織。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表示,大部分病人術後沒有任何痛楚或出血,由於不需要切除肺部組織,可以為病人保存最多的肺部功能。
記者黃貝紋訪問了吳士衡。
研究團隊去年完成全球首宗案例10月,至今已為3位病人做微波消融,合共治理6個肺轉移組織。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表示,大部分病人術後沒有任何痛楚或出血,由於不需要切除肺部組織,可以為病人保存最多的肺部功能。
記者黃貝紋訪問了吳士衡。


中大醫學院成功利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性的肺腫瘤。(陳浚銘攝)


吳士衡表示,大部分病人術後沒有任何痛楚或出血。(陳浚銘攝)


研究團隊去年10月至今為三位病人進行微波消融,合共治理六個肺轉移組織。(陳浚銘攝)


港鐵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盈利有近98.3億元,按年升近3%。(廖漢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