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財金百科(2023-04-26)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財金百科
財金百科
節目簡介:
金融現象、財經典故、企業人小故事,兩分鐘內細訴。
主持人:
勞家樂

2023-04-26
全球搶醫生潮

現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分段播放:
全球搶醫生潮  收聽facebook
全球各地在搶人才,其中包括醫生。近日醫管局高層就到訪英國,重申本港初級醫生薪金比英國高兩至三倍,希望吸引英國醫生回流。

分析指,各地人口高齡化,醫生供不應求,搶人只能解決短期情況,長遠都是要靠培訓及引入科技協助。

根據特區政府及香港醫學會所早前提供數據顯示,在香港每1000名人口當中,便有2人是醫生!在澳洲這個比率是3.8人;英國為3.0人;美國為2.6人;日本為2.5人;新加坡為2.5;香港2.0理應是一個不錯的數字。但香港醫療系統分為公立醫院和私人執業,多年前醫學會回覆財政預算案的公開信中指,每1000個公營醫院中病人,只能獲配0.9位醫生負責;但私人執業醫生與病人的比例則是4.5:1000,差距就出來了!全港專科醫生中,45%於公立醫院服務,負責照顧全港近九成住院病人,餘下55%的專科醫人屬私人執業,只服務全港一成病人。

公立醫院相對私人執業,人工大有不同。醫管局薪級表顯示,一般醫生或駐院醫生月薪介乎7萬至12萬,副顧問醫生或高級醫生月薪近12萬至13.5萬,顧問醫生月薪近18萬至25萬。不過,私人醫生收費自訂,越有名氣收取診金越高,不少私人執業名醫月薪過百萬。

不少海外醫生回流香港薪酬較高是原因。其實高薪搶境外醫生是近年歐美做法,發達國家過去出生率下跌,今天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需求日增, 醫學院畢業生人數不足問題,導致發達國家紛紛從海外輸入醫生以舒緩人手短缺,一些國家海外醫生占比高達4 成,英國近年新註冊醫生中,逾半來自海外,是逾10 年來首次。問題是英美和北歐等富裕國家不斷從海外輸入醫生同時, 亦會加劇來源地的醫療人手短缺,導致這些國家不得不從其他地區輸入醫生,形成全球醫生供應鏈全面緊張。

分析指,短期各地搶醫生趨勢難以逆轉,但長遠仍要由醫學院教育、增加在職培訓以增加供應;另外網上問診、應用人工智能數據收集及分析,以科技改善診斷流程及效果亦是方法之一。

編寫、報道:勞家樂

全球搶醫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