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2-12-10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盧寵茂:與內地通關暫不是話題
分段播放:
盧寵茂:與內地通關暫不是話題  收聽facebook
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昨日討論防控新冠疫情措施,多名議員關注,香港防疫措施會否配合內地最新公布的「新十條」防疫政策,爭取盡快與內地通關。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表示,「新十條」政策屬內地的境內政策,香港屬境外地方,而兩地的防疫政策不同,討論通關暫時不是一個話題。

有議員質疑保留「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的必要性,盧寵茂強調兩項措施有一定作用,仍需維持。

記者李嘉雯報道。
鍾南山:感染Omicron不可怕 過度防控引危害  收聽facebook
內地新冠疫情持續降溫,本土感染病例回落至兩萬宗以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一個學術會議上說,感染Omicron並不可怕。他認為內地仍然須實施防控措施,但過度防控會引起社會和經濟的危害,重點應轉移到防控重症,落實好十項優化防控措施。

國家衞健委就說,十項優化措施出台後,相關部門陸續作出工作部署,包括加強設置發燒門診,而醫院亦不能拒絕核酸陽性患者求診。

記者林家萍在北京報道。
將藍隧道明早通車 日出康城往來觀塘料減20分鐘車程  收聽facebook
將軍澳-藍田隧道以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明日(11/12)通車,當局預料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最多可以減省約20分鐘,又估計可以分流現有將軍澳隧道3至4成的車流。

有駕駛人士表示,期待紓緩塞車問題;有居民說,會觀察通車後情況,再決定是否改搭巴士。有區議員指,將藍隧道有支路可以直達東隧,但會否增加東隧行車量仍是未知數。

記者黃凱宜報道。
北九裁活化 擬設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收聽facebook
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中,屬於二級歷史建築的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將由香港善導會活化,計劃設立本港首間「普及司法教育中心」,亦會透過舉辦工作坊及墟市等連結社區,最快2026年開始營運。

政府將預留約1億6千萬元資助復修工程,另外撥款約500萬元作初期營運開支,預料可提供超過30個職位。善導會相信,營運第3年可以自負盈虧。

記者崔蔚恩訪問了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