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 - RTHK
A A A
氣溫 濕度
新聞重溫 可重溫過去12個月的新聞

新聞節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
節目簡介:
以不同專題環節,跟進焦點新聞,探討時事議題,專訪新聞人物,捕捉時局最新走勢。
主持人:
新聞部記者

2023-04-10
新聞特寫

現正播放: 陳家亮︰重新審視醫科生可參與工作 減輕醫療體系壓力
分段播放:
陳家亮︰重新審視醫科生可參與工作 減輕醫療體系壓力  收聽facebook
本港醫護人手持續緊張,醫管局聯同兩間大學醫學院等代表到英國招攬人才。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接受專訪時表示,短時間內或者未必可看到「搶人才」成效,他認為,本港可以重新審視醫科生可參與的工作範疇,增加他們的實戰經驗,例如即將畢業的醫科生,可分擔部分工作。

陳家亮說,就讀畢業班的醫科生有能力將病人按嚴重緊急程度分流,亦能做到初步診斷、急救及簡單化驗,如可增加他們的實戰經驗,不但有助減輕醫療體系壓力,亦可令這班醫科生有歸屬感,形容是「相得益彰」。

政府正研究強制醫護要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定年期,陳家亮擔心,或會容易引起反效果,認為要留人之餘,亦要思考如何令醫護願意留下來。他說,要管理好一個大機構並不容易,要講求程序及質素,強調病人健康是首要考慮,但有些管理思維需要改變。

陳家亮說,在龐大架構下,領導層絕對支持多些「人性化」,少些講程序。他說,前線醫護人員希望做好事情、提高效率,但程序上可能遇到阻礙,或令他們感到最好不要有太多創意或意見;又或者過程中,需要經過很多審批程序,未上達至最高決策層,中間已被阻截。

他相信醫護離職各有不同原因,亦不能否認龐大醫療體系或會缺乏靈活性,部分人可能覺得難以改變環境,因而轉投私營市場發展。


記者崔蔚恩報道
「九龍城潑水節」復辦 有商戶稱帶動生意  收聽facebook
因疫情停辦3年的「九龍城潑水節」昨日復辦。大批市民穿上雨衣在馬路參加「水戰」,不少市民帶備水槍,互相潑水和射水。

有市民說,疫情下抑壓很久,形容昨日氣氛好。有商戶負責人表示,活動可以帶動生意。有份協辦活動的泰國工會組織表示,今年警方封鎖整條城南道,比以往盡興。

警方表示,潑水節性質主要為康樂、文化及宗教目的,警方並無接獲主辦團體的相關公眾集會申請,不過雙方一直有就公眾安全及人流管制方面保持密切溝通,警方適當調派人手及採取措施,維持公共安全及秩序。

記者黃貝紋報道
數碼港:與智慧生活有關初創企業過去3年增逾4成半  收聽facebook
在本港,智慧生活產業持續發展。數碼港相關範疇的初創及企業數目在過去3年增長超過4成半。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為數碼港預留2億6500萬元,培育智慧生活初創企業,當局預期未來5年,每年大約有90間初創公司受惠。

智慧生活涵蓋健康科技及智慧出行等。有初創公司創立「點對點」接載服務,並提供陪診員,方便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覆診。有初創公司應用科技,協助消費者或中藥生產商分辨中藥的質素,很快就知結果。

記者任浩鋒報道
《透視大中華》:內地有國企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優惠租房項目  收聽facebook
房屋問題不單困擾香港年輕一代,內地不少一線城市的青少年都一樣。內地有國企推出保租房項目,以市價約8成租金,租樓予畢業不超過3年的大學畢業生。有租住的年輕人認為,保租房項目質素高、交通便利,方便留在北京工作。

有內地學者說,一線和二線城市都出現搶人才戰,必須解決住房問題,保租房政策對於城市吸引人才和勞動力有很大幫助。

記者林家萍報道